如果沒有南北通訊聯絡線被徹底切斷這件事,韓國方面本來可以享受諸事順利的良好感覺,甚至開始做起“大國夢”。
靠着成功應對和控制住新冠疫情,文在寅上演了大逆轉——原本處於險遭彈劾的邊緣,結果意外因禍得福,支持率從谷底飆升到70%以上,還拿下了議會多數席位。
獲得史無前例的大勝後,青瓦台不僅統一了朝野,還發現有機會在“後疫情時代”的世界裏佔據更重要的地位,並奢望能夠擠到大國的牌桌上。
就在6月3日,韓國方面正式決定接受美方的邀請,出席可能在2020年9月召開的“G7峯會”。對此,韓方有幾層考慮:
1、加入G7能夠提升國家地位,並一定程度上稀釋日本的影響力,壓制日方的氣焰;
2、作為世界排名第13位的經濟體,韓國加入這個精英俱樂部能夠提振國民士氣;
3、積極迎合美方,能夠暖化美韓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為陷入僵局的防衞費談判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是第一個接受美方邀請的國家,顯得有點迫不及待。這一匆忙的決定也有不利的一面。
青瓦台顯然已經把美方準備取代G7的新平台當成了既定事實,樂觀地以為能夠成為G11或G12組織的正式成員,幻想這個新的國際體系能夠發揮比G7更大的作用。而藉助這個平台,韓國認為能夠放大自身的影響力,從而將自身定位從“中等強國”提升到“世界大國”。
據法國《費加羅報》6月8日的報道,當一場“新冷戰”慢慢降臨的時候,韓國一方面尋求與兩大強國都保持穩定的關係,同時又要塑造一種“戰略模糊性”,以便最大限度地獲得好處。而參與G7就是一次嘗試。但這種嘗試本身就充滿危險。
且不説特朗普只是試圖把“G7峯會”當成積攢競選籌碼的工具,光是他能否連任這個最大的懸念就會使“擴大版G7”充滿風險。離11月的美國大選還有不到5個月,即便是最親密的盟友,也不會急於下注。畢竟,如果勝選的是拜登,那麼這事就有點不好説了。何況美國的最新民調顯示拜登在不斷擴大領先的差距。
當有頭有臉的列強們都虛與委蛇之時,韓國卻受寵若驚地率先表態,體現出韓方的淺薄與急躁。這種淺薄和急躁是韓方的痼疾,譬如文在寅就在八字還沒一撇的情況下喊出“2045年實現南北統一”的口號。
韓國人把發展工業的闖勁兒用到了處理國際關係上,就變成了魯莽,正應了那句古訓——欲速則不達。
現實很快就讓韓國明白了自身的處境和實際地位。就在6月9日,韓國的北鄰單方面宣佈切斷雙方的一切通訊聯絡線。北鄰還在6月13日毫不留情地嘲諷韓國方面:奉勸首爾當局不要將所謂的“無核化”掛在嘴邊,因為韓國沒資格談論這個問題。
韓國所有的驕傲與幻想,在北方兄弟斷然拔線的行動面前撞得粉碎。這距離青瓦台趨之若鶩地決定參加G7峯會僅隔了6天時間。韓國的“大國夢”至此也該徹底醒了。
一個GDP只有韓國大約2%的軍事強國,分分鐘就教這個“亞洲第四經濟大國”如何做人。你韓國不是有錢嗎,有錢難買老子願意!
尷尬的韓方現在幾乎是手足無措。青瓦台難道真的以為在5月底偷偷升級THAAD系統就沒事了?難道韓方以為提前通報就能獲得諒解?韓方不應該以為裝傻充愣就能矇混過關。
如果把韓國放在非洲或南美,那是妥妥的第一大強國,問題是,韓國就位於“東亞怪物屋”,搬不走也逃不掉。若是學不會謙卑和柔順,只能一次次被啪啪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