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國氣象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闡明瞭“十四五”時期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也成為未來五年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
12月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對該規劃的具體落實細節作出詳細介紹。會上透露,到2025年,我國氣象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將從85.9%提升到90%。
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中國氣象事業圓滿完成了預定目標和任務,氣象整體實力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氣象衞星體系建設等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功應對了多次超強颱風、暴雨洪澇、嚴重乾旱等重大氣象災害。數據顯示,氣象災害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由“十二五”年均約1300人下降到800人以下,經濟損失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0.6%下降到0.3%,
此外,會上指出,中國氣象局也被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為全球十大世界氣象中心之一,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科技合作,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氣象國際治理中充分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據悉,在“十三五”打下的基礎上,“十四五”時期中國氣象事業將推動氣象事業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按照《規劃》給出的未來五年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更加健全,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氣象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水平顯著增強,氣象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從具體指標來看,會上介紹稱,我國氣象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將從85.9%提升到90%,24小時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從89%提升到92%,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從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從38分鐘提前到45分鐘,全球數值天氣預報可用預報時效從7.8天延長至8.5天等。
在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精準氣象預報工作上,《規劃》指出,要發展高水平的數值預報,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水平分辨率達到7-13公里,東亞季風、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熱帶大氣季節內振盪等指標的預測能力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
據介紹,中國氣象局也要完善智能數字預報業務,建立“全球-區域-局地”一體化的多要素、多圈層實況業務,發展無縫隙預報業務等。加強預報業務智能協同,採用“雲+端”技術架構加強國省兩級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業務協同,建立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國省市縣四級實時協同。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譚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