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本內閣高官8·15扎堆“拜鬼”,中韓就日方錯誤行徑表明嚴正立場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8月15日是日本戰敗並宣佈無條件投降76週年紀念日,3名日本內閣成員當天參拜靖國神社,日本首相菅義偉向靖國神社供奉香火錢。加上8月13日兩名日本內閣成員參拜,今年日本閣員在戰敗日前後拜鬼的人數達到5人,為近年來最多。中國外交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和韓國外交部15日均發表聲明,就日方的錯誤行徑表明嚴正立場。與此同時,中國國內一演員在靖國神社內拍攝“遊客照”一事引爆中國民間情緒,也引發外媒關注。

5名閣員參拜靖國神社

東京最近幾天一直下雨,日本媒體近日持續播放着關於各地暴雨的相關新聞,15日也是如此。《環球時報》記者15日在靖國神社外看到,可能是因為大雨天氣和新冠肺炎疫情,與往年相比,參拜的人數大幅減少,但依然可以看到不少日本人打着傘排着長隊等待參拜。日本右翼的宣傳車在周邊鼓譟。日本媒體發佈的照片顯示,在靖國神社內政客參拜的出入口,不少日本記者“蹲守”,看哪些政客前來參拜。

據共同社報道,15日上午,日本文部科學相萩生田光一、環境相小泉進次郎(小泉純一郎的次子)、世博相井上信治前往靖國神社進行參拜。首相菅義偉以自民黨總裁名義供奉香火錢。此前的13日,日本防衞相岸信夫(安倍晉三的胞弟)、經濟再生擔當相西村康稔也赴靖國神社參拜。報道稱,去年的8月15日,萩生田和小泉等4名閣僚參拜了靖國神社;2017年起的三年,沒有閣僚在15日當天參拜。

除了現任閣員,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15日也前往靖國神社參拜。安倍在擔任首相期間,曾於2013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遭到中國和韓國強烈批評,美國也表示“失望”。這也是日本首相任職期間最近一次參拜靖國神社。此外,日本前總務相高市早苗、前防衞相稻田朋美、現任外務副大臣鷲尾英一郎15日也前往參拜。日本國會跨黨派議員聯盟“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因疫情放棄了集體參拜,但該組織會長等人15日作為代表進行了參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5日表示,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精神工具和象徵,供奉有罪行滔天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日本一些政要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是對歷史正義的褻瀆,也是對包括中國在內亞洲受害國人民感情的嚴重傷害,再次反映出日方對待自身侵略歷史的錯誤態度。中方已通過外交渠道在北京和東京向日方嚴正交涉,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國駐日使館發言人15日表示,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政府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過去那段侵略歷史,能否尊重亞洲受害國人民的感情,能否恪守在歷史問題上作出的表態和承諾。日方有關消極動向再次反映出日方對待侵略歷史的錯誤態度,也再次證明日本國內始終存在試圖掩蓋和否認侵略罪行的逆流。歷史不容忘記,侵略罪行不容掩蓋。

韓國政府15日以外交部發言人的名義發表評論説,日本政府領導人再次對美化侵略戰爭、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進行參拜及供奉祭祀費,韓方對此深表失望和遺憾。

外媒關注中國民間情緒

“為什麼靖國神社是日本戰爭遺產的有爭議象徵”,路透社的報道稱,靖國神社最早建於1869年,當東條英機等二戰甲級戰犯1978年被秘密供奉在該神社的消息爆出後,在日本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日本天皇對此感到不滿,從此遠離該神社。有人建議將甲級戰犯從供奉名單中刪除,但靖國神社官員表示這是不可能的。

路透社15日稱,二戰結束近80年後,靖國神社仍被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並且仍然是與中國緊張關係的導火索。在日本戰敗日的前幾天,一名中國演員於2018年和2019年在靖國神社拍攝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後,引發中國網民和媒體的憤怒,中國演出行業協會15日要求會員單位對該演員進行從業抵制。“德國之聲”稱,在中國網民關於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的討論中,不少網民提及張哲瀚“給中國人丟臉”。

“8·15”這一天,中國民眾自發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等民族情感,而忘卻這段歷史,正是日本一些人期待發生的。《日本經濟新聞》15日的社評稱,在日本人口中,戰前和戰時出生的人數已下降到總人口的1/7,經歷過戰爭的退伍軍人不足1萬人。“過去的記憶正在逐漸遠離。”

15日上午,菅義偉在日本武道館參加全國戰死者追悼儀式並發表致辭,和前任安倍一樣,他沒有提及日本對亞洲各國的加害責任和對那場戰爭的反省,而是稱“將在積極和平主義的旗幟下,為解決全球性課題竭盡全力”。這一發言被共同社稱為“拷貝安倍”。第三次出席該儀式的德仁天皇15日在致辭中稱,“回顧戰後漫長的和平時期,深刻反省我們的過去,真誠地希望戰爭的殘酷永遠不會重演”。路透社稱,其表態基調與去年的講話沒有太大差別。

共同社15日稱,日本歷任首相在戰敗日的致辭折射出其對歷史的認識。分析過去30年日本首相在戰敗日的致辭可以發現,關鍵詞已經從“和平”“決心不戰”轉為“繁榮”和“未來”;“對亞洲的加害責任”等相關表述已經消失,這讓改善與鄰國關係變得更加困難。日本上智大學政治學教授中野晃一分析稱:“(菅義偉)以實際行動繼承了安倍強調的‘擺脱戰後體制’。今後只要自民黨繼續執政,就會沿襲下去。”

日本軍國主義沉渣泛起

8月15日,日本各大媒體均就戰敗日發表社評。《每日新聞》呼籲建設“以人命為重的社會”,以今年秋季的日本大選為契機,加強日本國會的權力,牽制政府行為。《朝日新聞》的社評強調社會平等的重要性,“沒有平等就沒有和平”。《日本經濟新聞》稱,鑑於目前“中美爭霸”的國際局勢,日本應該加強防衞力量,但這和在輿論上推進戰爭是兩碼事。

《讀賣新聞》15日的社評則露骨地展現了日本右翼政客的所思所想。文中大談日本應“為中國的威脅做好準備”,“加強國際社會傳播”,稱“包括冬季在內日本已經舉辦過四屆奧運會,這可謂是戰後日本民主主義和平的象徵,一些鄰國卻罔顧事實,利用歷史認識問題進行反日宣傳,讓人極其遺憾”。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笪志剛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社會保守勢力崛起,右傾現象愈發嚴重,加上媒體對華負面報道,導致日本民眾對華好感度下降。特別是新冠疫情導致民間交流受到限制,這讓日本民眾自然跟着“跑偏”。

“日本現在的所作所為已經完全不顧及中國及周邊國家的感受了,”中日關係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前中國駐日大使館參贊呂小慶1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他呼籲將在任期間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內閣成員一律列入黑名單。

呂小慶説,日本閣僚今年密集參拜靖國神社主要有三大考慮:第一,日本國內馬上面臨選舉,自民黨政府試圖以此提升自身支持率,攫取政治利益;第二,中美關係處於焦灼狀態,日本認為這是“可乘之機”;第三,日本社會中的“反中”“嫌中”論調佔據輿論主流,日本在野黨勢力有限,對於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正處於牽制力度最小的時期。

呂小慶認為,一直以來,美國對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試圖利用日本牽制中國,但也對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有所忌憚。有分析認為,二戰之後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未被徹底清算,一些家族式的戰爭狂熱分子至今仍活躍在日本政壇。殘餘的軍國主義勢力隨時可能沉渣泛起,有必要引起周邊國家高度警覺。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姚到倩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劉彩玉 王偉 王逸】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