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55)丨95後“守隧”小夥為萬里黃河第一隧首個春節“守歲”

編者按:

又一個新春到來。人們期待萬象更新,在新的征程中奮發有為。追夢者的腳步從未停歇,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邊疆,千千萬萬人將汗水灑在大地上。他們見證時代發展,暢享中國機遇,更是中國發展的推動者。最真實的生活在基層。

大眾網·海報新聞堅持“三貼近”,力行“走轉改”,組織編輯記者深入到全國各地,走進不同行業的“戰場”,走進不同家庭的生活,用心聆聽,用筆記錄,用情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李金珊 呂樂 畢勝 濟南報道

“中控室,中控室……”

“收到,請講……”

“東線南岸距洞口第一個情報板顯示不全。”

“拍照發我,我聯繫單位維修。”

在“萬里黃河第一隧”的超級大腦——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運營管理中心中控室,25歲的中控室調度長張子瑞在“巨幕”大屏下緊盯着五十七個隧道監控畫面,時不時地回覆着對講機內傳來的消息……

“守着”隧道過年,為隧道“守歲”

走進中控室,記者就被猶如電影院“巨幕”的監控大屏幕所震撼,監控大屏的長度比常規羽毛球場還要長,高度比一層樓還高。大屏幕上顯示着隧道內實時交通情況,調度員們擁有了“上帝視角”,可在這塊大屏上實時查看隧道全程通行情況。

“我面前的監控大屏長約16.8米,高4.4米,大約有73㎡。”張子瑞告訴記者,中控室在隧道運營中相當於“大腦”的存在,對隧道情況進行監控及調度,在現場有分別負責各個點位的工作人員,現場與調度室實時溝通,出現情況後,調度室發出指令,現場人員根據情況進行處理。

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形容張子瑞的工作一點也不為過。面對日均一萬多台次的車流量,面對監控大廳幾十個屏幕輪巡,上班時間需要緊盯監控視頻,不能有一絲惰性和僥倖心理,切實當好隧道的“眼睛”。“作為隧道中控室的調度長,我的責任是做好整個隧道的運行統籌工作,平日裏監督各個崗位的工作運轉,向各有關專業人員下達調度通知單,並對其所提交的調度申請及時予以回覆,保證其合理性、及時性,緊急情況時結合相應應急預案,指揮調度各部門工作,做好上傳下達,維持隧道正常運轉工作。”張子瑞説。

“濟濼路隧道全長4760米,內部地下長3890米,從南頭濟濼路路口到隧道鵲山收費站都是我們負責的範圍,隧道內共設有97台攝像頭,東西線各有12個可變車道指示燈、7處可變情報板,24組72台可逆射流風機,每隔50米有消防箱,每隔75米有逃生通道,這都是由我們來負責的。”劉子瑞介紹説,為了保障行車安全,隧道內安裝了97台攝像機,全天候對隧道內情況進行監控,還設置有交通檢測系統、排水系統、通風系統、廣播系統及消防系統,隧道內發生事故後,各系統可高效協同運轉,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熟能生巧,常態化演練讓我們對突發事件應對自如。”有次在隧道進行完整體的應急演練後,所有人員都已撤離了,突然發現在東線最北側的位置有輛貨車冒煙了,當時大家都下意識以為是發動機着火等特殊情況,作為調度長的張子瑞迅速播放提示廣播、更變道路指示燈、更變道路可變情報板並調度路管人員迅速到達現場,才發現是虛驚一場,只是貨車沒油所致。“因為經常進行常態化演練,從發現該車輛到解決完畢,總共用時15分鐘左右。”張子瑞説。

“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位於濟南城市中軸線上,南接主城區濟濼路,北連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2021年9月29日,隧道正式通車,進一步拉近了濟南主城區和新舊動能轉化先行區的距離,為市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

2022年1月31日,是“萬里黃河第一隧”開通後的第一個春節。

“除夕夜是我的班,我要為隧道的第一個春節守歲。”張子瑞笑着告訴記者,今年過年,他選擇“守着”隧道過年,為隧道“守歲”,與同事們一起守護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的安全運營。“父母對於我的選擇表示非常支持,認為年輕人就是需要多鍛鍊,多體驗。大年初一下班後就可以回家陪他們吃餃子了,還是很開心的。”

對於未來,張子瑞表示希望新的一年隧道能夠在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平穩運行,讓自己下班時交接本上的問題慢慢減少,最後到沒有問題可以交接。

“24×365”,“小黃衣”隨時待命

如果把中控室比作“萬里黃河第一隧”的超級大腦,那麼與調度長緊密配合的路管人員便可以被比作靈活的雙手。

中控室路管員劉嘉興與張子瑞同歲,二人也是工作中的“最佳搭檔”。劉嘉興主要負責運管中心三個養護保障中隊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需要多次對隧道進行安全巡檢。他們的巡邏車和身上的“小黃衣”永遠是隧道內最醒目的標誌。

“巡檢共分為四個部,隧道公路層、疏散通道、南北岸工作井及綜合管廊倉,確保道路的安全通行及各類設備的正常運行。”身着厚厚“小黃衣”棉服的劉嘉興告訴記者,應急疏散通道,是他每天必須步行巡檢的區域。由於通道上方每天的車流量都能達到近一萬車次,加上熱脹冷縮和濕度變化等原因,牆壁的物理性質會發生一定改變,產生正常範圍內的損耗。例如,隧道公路層的頂部防火板、側牆裝飾板等,疏散通道的照明燈、疏散指示燈等出現問題,他都需要做好登記並及時處理。

“對隧道內發生的各類事件,我會第一時間同當班中隊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車輛的應急救援、現場清理等工作。”劉嘉興説,隧道內只要有任何異常,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除了巡檢工作還需要及時響應中控室下達的指令,以保證隧道內發生突發事件時過往車輛的安全。

“11月初濟南迎來了冬天的第一場大雪,因為雪比較大,中控室內的攝像頭很多被雪花擋着看不清具體情況,調度長張子瑞半個小時內打了20多通電話來確認情況。”劉嘉興説,那場大雪讓他印象尤為深刻,因為隧道剛開通不久,他和中控室、收費站的同事們都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難免有些“手忙腳亂”,一方面需要及時清理下落的雪花,保證路面不會出現積雪、結冰;另一方面還需要及時向中控室彙報情況,但因雪實在太大太急,中控室內監控已看不清現場的具體情況,為了能更好反映現場情況,他和所在中隊同事每清理出一片區域就及時向中控室拍照彙報實時情況。

有了這場雪的磨合,各個部門之間配合起來也像是加了“潤滑劑”。“之前兩小時完成的工作,現在我們差不多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了。”劉嘉興告訴記者,基本上他每天都會去關注未來15天或7天內的天氣預報,如果預報第二天有雪,他便會提前將融雪劑等全部準備好,將工作人員安排好,將所有設備提前調試好。在雪花剛剛開始飄落時及時在路邊鋪灑融雪劑,讓雪不會堆積在路面,雪量增大時及時安排除雪車“上陣”。

“過年放年假,對於我們來説跟正常工作日是一樣的。”劉嘉興表示,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他們的手機無論工作日還是節假日24小時都是開機狀態,隨時保持待命狀態,有特殊情況需要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即使是休息日,我每天也會及時和在班同事進行溝通,問一下有沒有特殊情況,看哪些地方需要解決。”

“感謝家人的理解,有時候在家陪伴家人時,隧道有特殊情況需要我馬上開車回到現場。對於這種情況,家裏人有時候會有情緒,但還是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對於家人,劉嘉興説,“算了一下,每年陪家人的時間最多15天左右,真的感覺陪伴家人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非常感謝他們的理解和體諒。”

新的一年,劉嘉興表示希望隧道能安安穩穩、平平安安的,也希望身邊的工作人員,尤其是路管人員上路作業時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説,是團圓的象徵。然而,在萬家團圓的背後和一路平安的途中,總有一羣人因為心中沉甸甸的責任感,在寒風中堅守,在車流中護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春走基層(55)丨95後“守隧”小夥為萬里黃河第一隧首個春節“守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