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12月21日文章,原題:澳大利亞必須學會駕馭對華關係的經濟現實 澳財長警告稱,澳處於美中戰略競爭的前線。他強調與“志同道合的國家”打造夥伴關係並堅持核心價值觀。儘管理論上貌似這樣,但澳必須考慮經濟現實。正如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一份新報告所指出的,這些現實正被澳國內的(反華)評論所掩蓋。
首先,將澳被中斷的對華出口框定為更廣泛脱鈎趨勢的一部分,這並不準確。誠然,貿易在中國GDP中的佔比自2006年以來一直在下降,但中國的該比重仍高達35%,明顯高於美國的23%。中國與全球經濟中每個主要地區的雙邊貿易額都在繼續增長。今年前9個月,中國與大洋洲的雙向貿易額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36%。儘管華盛頓和北京對彼此出口的某些商品加徵20%的關税,但中國與北美的貿易仍上升33%。
美商務部長明確表示美國並未專注於與中國“脱鈎”,也“無意與中國陷入冷戰”。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稱其目標是(使美中進行)“某種再掛鈎”。與此同時,澳貿易部長丹·特汗自一年前上任以來,卻一直未能與中國同行通上電話。
這令澳面臨第二種經濟現實:戰略盟友是兇猛的商業競爭對手,他們不會為了與澳的團結而放棄向中國擴大出口。從12種遭中斷的澳對華出口商品來看,2021年與2019年同期相比,共暴跌126億美元。在此期間,中國增加其中7種商品的進口總額,許多國家獲得澳喪失的份額。其中最顯眼的是美國,其相同商品的(對華)銷售額猛增46億美元。加拿大和新西蘭的有關銷售額也分別躍升11億美元和7.86億美元。
第三,在北京對澳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税後,儘管盟國敦促國民購買更多澳釀造的“自由”“民主”葡萄酒,但貿易數據顯示這些呼聲被置若罔聞。澳對華瓶裝葡萄酒銷售狂跌4.81億美元,跌幅高達98%。而美國(對澳葡萄酒)增加的購買量僅為區區710萬美元。誠然,將銷售轉向其他市場減輕了澳大宗商品出口商承受的痛苦。但隨着更多煤炭流向土耳其、更多大麥銷往沙特、更多棉花出口到越南,現實再次表明,那些與澳共享“核心價值觀”的國家並未取代中國成為(澳)繁榮的推動力。
最後,那些聲稱與中國貿易脱鈎不會造成過多傷害的“勝利”宣言,為時過早。脱鈎代價之所以低於預期,是因為澳中並未發生明顯脱鈎。儘管某些商品貿易額下降,但以今年第三季度為例,澳對華商品出口總額較去年第二季度高出72%。在此期間中國對澳出口上升62%。(作者為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詹姆斯·勞倫森,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