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剛走,普京後腳訪問伊朗:將舉行俄土伊峯會
【文/觀察者網 齊倩】拜登前腳剛走,普京後腳就到。最近,美俄角力再次令世界矚目中東。
當地時間7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伊朗德黑蘭,將與已經抵達的土耳其總統匯合,舉行俄土伊“阿斯塔納進程”三國首腦會議。普京還將分別與兩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
普京抵達德黑蘭,會見伊朗總統萊希,圖自伊朗政府官推
根據克里姆林宮消息,普京此行的主要任務在於進一步尋求敍利亞危機、伊朗核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深化俄羅斯同伊朗、土耳其間的貿易和經濟關係。其中,能源合作、去美元化、共同應對西方制裁等議題成為普京此次出訪的“重頭戲”。
目前,俄烏衝突不見結束跡象、全球能源和糧食危機加劇。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拜登剛剛結束中東之行,雖被外界評價為”幾乎一無所獲“,但撂下的一句“不會讓中俄伊填補真空”彰顯了美國野心。
普京選擇此時訪問德黑蘭,無疑令西方媒體警惕。其中,路透社認為普京是在向西方傳遞信息,即西方制裁並不會導致俄羅斯孤立於世界;《華爾街日報》更為直接,稱普京“在展示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表示,普京此舉就是要稀釋拜登訪問中東的成果。俄土伊三國峯會將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不是美國的中東,而是一個多極化的中東。
《華爾街日報》和路透社報道截圖
敍利亞、伊核、反制裁、去美元……普京此行任務頗重
據克里姆林宮此前消息,普京將於19日訪問德黑蘭期間會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伊朗總統萊希,舉行俄土伊“阿斯塔納進程”三國首腦會議。這將是普京自2月24日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的第二次出訪,此前他曾於6月底訪問中亞。
敍利亞問題“阿斯塔納會談”由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三國於2017年1月發起,旨在推動敍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實現停火併合作打擊敍境內恐怖組織,尋求敍利亞危機解決方案。
19日早些時候,土耳其總統抵達德黑蘭與伊朗總統萊希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舉行會談。據伊朗媒體Press TV和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雙方討論了敍利亞、巴以衝突等地區關鍵議題,同意敍利亞問題必須通過談判解決,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哈梅內伊表示,維護敍利亞領土完整非常重要,任何對敍利亞北部的軍事行動都勢必破壞土耳其、敍利亞乃至整個地區的安全形勢,而恐怖分子將從中受益。敍利亞問題應該通過談判解決,伊朗、土耳其、敍利亞和俄羅斯應該繼續對話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埃爾多安提出的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哈梅內伊表示,伊朗願同土耳其就打擊恐怖主義展開合作。
埃爾多安表示,在敍利亞的恐怖組織獲得了部分西方國家的支持,包括德國、英國、法國特別是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為恐怖分子提供了重型武器支持。此外,土耳其對於敍利亞領土完整的立場是明確的,同時表示期待敍利亞啓動政治進程,阿斯塔納峯會可以取得好的成果。
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此前表示,圍繞敍利亞問題,“三國打算通過一份聯合聲明,相關草案已經準備好,幾乎已經獲得批准。它將在三位領導人會晤後立即宣佈通過。”
埃爾多安(中)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伊朗總統萊希舉行會談,圖自Press TV
不過,敍利亞問題並非普京此行的唯一重點,顯然也不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7月18日接受伊朗媒體採訪時稱,與伊朗和土耳其的雙邊合作問題,包括政治對話,將是普京與兩國領導人會談的核心。“當然,我們將有機會討論雙邊關係,主要是與伊朗和土耳其的貿易和經濟關係,以及與伊朗和土耳其繼續進行政治對話的前景和所有模式。”
今年以來,俄羅斯和伊朗兩國已有多輪互動:今年1月,伊朗總統萊希到訪莫斯科;5月和6月,俄羅斯副總理和外長相繼訪伊;6月底,普京和萊希在土庫曼斯坦再度見面……根據俄新社、塔斯社和克里姆林宮消息,普京此訪首當其衝將深化俄伊戰略伙伴關係:
首先是經貿合作。佩斯科夫在普京啓程前透露,俄羅斯和伊朗很快會簽署一項全面合作協議,兩國將加強合作以最大限度減少西方制裁的影響;隨着合作不斷加深,兩國最終將放棄在雙邊交易中使用美元。
其次在於能源合作。作為事實上的“能源貿易競爭者”,俄伊兩國達成天然氣合作,19日簽署了一份價值約400億美元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伊朗有史以來簽署的最大的外國投資協議,按照協議,俄氣將幫助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開發基什(Kish)和北帕爾斯(North Pars)天然氣田以及其他六個油田,幫助南帕爾斯(South Pars)天然氣田增壓。此外,俄氣還將幫助建設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和天然氣出口管道等。
軍事合作也是重要議題。在剛剛結束的中東之行期間,拜登警告決不容許伊朗擁有自己的核武器;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則援引情報稱,伊朗準備了數百架無人機出售給俄羅斯。
當然深化俄土關係、消弭俄土分歧也是普京此行的重要任務。目前全球面臨嚴峻糧食危機,俄、烏、土和聯合國近日剛剛在伊斯坦布爾就烏克蘭糧食出口問題舉行新一輪談判,最快於本週簽署四方協議。兩位領導人可能就糧食問題再次溝通。
西媒:普京彰顯和加強影響力之行
在普京抵達德黑蘭前一天(18日),美國總統拜登剛剛結束為時三天的中東之行。這也是拜登任內的首次中東之行,除努力推動以色列與地區之間的融合、深化美以關係外,拜登還放下身段,前往沙特討論石油增產議題。俄烏衝突之後,國際油價飆升,美國能源市場和拜登的選情均受到嚴重影響。
不過,路透社等外媒對這趟訪問的評價是——幾乎一無所獲。彭博社也評論稱,此行是拜登的一場賭博,而他在回國後依舊要直面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治地位。
儘管“兩手空空”的返美,拜登還是做出了“硬姿態”。在16日同9個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峯會(GCC+3峯會)時,拜登承諾“美國不會離開中東”,還放話稱,絕不會讓中國、俄羅斯或伊朗填補美國所留下的“中東真空”。
拜登出席GCC+3峯會,圖自外媒
然而,拜登話音剛落,普京就到了。在如此複雜的背景下訪問中東,普京此行的目的令西方媒體警惕。
“選擇在拜登訪問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幾天後前往伊朗,普京此行向西方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息,即莫斯科計劃在面對西方制裁的情況下與伊朗、中國和印度建立更密切的戰略關係。”路透社19日發文分析稱,普京將與伊朗一同商議對策,共同應對西方制裁。
德國之聲也認為,俄土伊三國並不完全屬於同一陣營,此次會晤除討論敍利亞問題外,還向伊朗和俄羅斯提供一個契機,令這兩個同時受到西方制裁的國家可以藉機討論軍事、經濟合作,同時向西方展示,“看,我們並不孤立”。
美國《華爾街日報》則極力炒作“俄羅斯威脅”,稱普京想要藉此次訪問“展示俄羅斯在俄烏衝突期間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拉攏伊朗、中國等國發起對西方制裁的“反擊”(pushback)。分析人士還説,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小心翼翼地與一系列中東國家建立關係,包括西方反對者和一些美國傳統安全夥伴。
英國《泰晤士報》直截了當地寫道:“普京飛往伊朗鞏固新的反西方聯盟。”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對觀察者網表示,普京此舉就是要稀釋拜登訪問中東的成果,也向國際社會展示:俄羅斯、美國和其他國家都是中東地區的重要玩家,中東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美國主導中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孫德剛説,三國峯會也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不是美國的中東,而是一個多極化的中東;俄羅斯儘管在烏克蘭遇到挫折,但仍然是政治大國;中東大部分國家,包括海灣的美國盟友,不會在俄美之間選邊站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