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緬甸局勢,外界須促緩而非澆油

緬甸局勢給世界出了難題。拜登政府要求緬甸軍方立即釋放被拘押者,並且威脅可能重啓對緬甸制裁,不過華盛頓在聲明中沒有對緬甸軍方的做法使用“政變”一詞,而英國等一些國家則早早做了這一定性。這反映出,對華盛頓來説,緬甸局勢也是棘手的。

緬甸周邊國家,包括所有東盟國家,還有中國,態度比較相近,總體上希望緬甸各方剋制,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和平解決危機,維護社會穩定。泰國、柬埔寨、菲律賓等還直接提出這是緬甸“內部事務”。就連東盟裏與西方最親近的新加坡也沒有跟從美英的態度選邊站,而是與其他東盟國家大體同聲。

東盟和中國都是緬甸近鄰,緬甸局勢關係到地區和平與穩定,也關係到這些國家的切身利益。它們的確不希望看到緬甸動盪,更不願意捲入緬甸的內部衝突。互不干涉內政原則在亞洲有很高的認同,是這一地區的主流實踐,因為它是亞洲各國最為現實的選擇。

西方國家的態度很強勢,直接要求緬甸軍隊立即採取行動逆轉局勢,他們的這種介入已經成為緬甸局勢的一部分。緬甸軍方與西方壓力的博弈有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緬甸局勢的主線。

緬甸周邊國家同樣沒有就西方的強勢介入表態。一些西方輿論抱怨中國等沒有跟從美歐對緬甸局勢的態度,他們這樣指責太過分了。這就相當於緬甸周邊國家的輿論抱怨美歐沒有跟從他們的態度呼籲緬甸各方表現出剋制一樣。

對周邊國家來説,大家的利益首先是緬甸要和平穩定,該國的法律和政治框架如果穩固些最能夠支持這一願景。當該國局勢出現動盪時,不讓問題進一步激化,而是儘量以緩和的方式化解,這是周邊希望看到的。這是一份現實主義的態度,其中充滿了善意和務實。

西方國家遠離緬甸,他們採取的是空降式的政治投射,擺出的是強幹預姿態。他們這樣做對不對,需要用效果來檢驗,就是説,他們的干預需有助於推動緬甸各方對話,和平化解危機,而不應加劇局勢的緊張,不應挑起更多的對抗線索,把緬甸局勢搞成新的死結。那樣的結果顯然不是緬甸廣大人民羣眾和整個地區希望看到的。

推廣民主的目的不應在於推廣本身和政治得分,而應是造福像緬甸這樣國家的人民。緬甸現在出了事情,一定有其內部原因,外界需要保持一份耐心,以對緬甸社會代價最小的方式幫助它度過難關。有人從全球“道路之爭”的所謂“大視角”來給緬甸的事情上綱上線,給緬甸局勢壓上地緣政治的重負,這樣的鼓動很不可取。

現在是21世紀,早就不是幾十年前了,緬甸經過了十年多的民主化進程,這段時間和經歷不可能像盲腸一樣被切掉。緬甸軍方星期一的表態很有信息量,這大概也是美國方面沒有很快使用“政變”一詞的原因。我們希望局勢不是朝着惡化的方向走,而是以緬甸的方式柳暗花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7 字。

轉載請註明: 社評:緬甸局勢,外界須促緩而非澆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