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4月24日文章,原題:停止誇大中國威脅 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在《註定一戰》一書中認為,霸權戰爭的最大威脅發生在崛起大國試圖推翻既有的全球秩序時。美中日益激烈的對抗,再加上人們越來越感覺到北京渴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使得許多學者認為這兩個大國的衝突可能也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從工業時代開始,並非所有的霸權挑戰都導致了戰爭。19世紀時,英國面臨來自一個崛起的美國的根本性挑戰。然而,儘管兩國發生了無數次外交對抗,但雙方仍然保持和平。
二戰後,新晉霸主美國面臨對其世界領導地位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挑戰。蘇聯試圖取代美國的自由主義。許多美國人則擔心,經濟崛起的日本註定要取代美國成為戰後世界秩序的新領袖。
中國目前是否對美國構成生存威脅——以至於可能導致許多人所擔心的霸權戰爭?答案是“還沒有”——肯定還沒有到德國或蘇聯那樣的程度。中國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並沒有像冷戰時期蘇聯核武庫那樣對美國構成威脅。中國確實在迅速提升其常規軍力,特別是海軍力量,但中國軍力仍主要是區域性的,對美國並不構成直接威脅。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中國不斷擴張的全球經濟實力和在國際組織中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許多人對中國在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領域的領先優勢感到擔憂。然而,如果缺乏實際產品,很難知道這些擔憂是否屬實。現在,中國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大增,但仍無法與20世紀70年代末的日本相比。當時,日本車企重挫美國汽車工業,導致後者大規模重組,引發美國政府救助,日本電子產品則充斥歐美的商店。中國的科技進步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科技世界目前仍然由美國各大科技巨頭主導。(作者格雷戈裏·米特洛維奇,陳俊安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