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據央視報道,清明假期臨近,很多人做好了回鄉、出遊計劃。數據顯示,近1周清明機票預訂量增長超150%,增加的客源以探親、旅遊為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長沙、武漢和西安位居全國熱門入住城市前十。有受訪者表示,春節沒陪伴在家人身邊,清明假期準備同家人一起踏青賞花。
清明小長假機票預定量陡增,這應該説是預期之中的爆發。之於此,甚至還有了專門的表述,“補償式返鄉”。的確,對於很多人來説一年也就過年回去一次,今年春節由於疫情防控“就地過年”的因素,很多人沒能回成家,內心難免留下缺憾,對父母或許也有所愧疚。既然如此,抓住清明小長假的機會及時彌補,自然不失為是一個好選擇。
返鄉回家,是心之所向,同時在很多人看來,也是一種道德義務。這種積蓄的情感,必會找個出口釋放。現實層面來説,清明假期期間“補償式返鄉”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其不僅能緩解思鄉之苦,能讓大家庭短暫團圓。其更大的意義,還是在於,重申了生活共同體的凝聚力,以及在一個特殊年代裏,對於傳統和人情的堅守,對於彼此的珍視與珍重。
如果説“就地過年”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犧牲,那麼“補償式返鄉”則是源於共同的情感、自發的智慧之下不約而同的選擇。前者是統一引導,後者則是默契趨同。在“大義”與“小家”之間,我們懂得權衡取捨之理,也深諳平衡和融之道。“補償式返鄉”,不是為了補償而補償,而是遵循內心召喚,是自然而然朝着家的方向。而這,就是家的魅力,是“親情”的能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