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不知道你們跟孩子相處得怎麼樣呢?
我閨蜜告訴我,原本自認為佛系的她,在這個寒假破了戒,加入了“
河東獅吼”
大軍。
“都放假這麼久了,怎麼還不寫作業!”
“整天就知道添亂,一邊待著去!”
“還想吃零食?你看看你自己這個鬼樣子,你配吃零食嗎?”
吼完之後看孩子那驚魂未定的小臉,心裏又一陣後悔,怎麼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
相信在育兒過程中,有很多的父母有這樣的困擾。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
父母每天對孩子説的話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你怎麼這麼笨?”
“這點小事都做不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好!”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裏裝的是什麼?”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
這些,都是父母責罵孩子經常會説的話。
但父母們有沒有想過,這種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超級育兒師》記錄了這樣一個家庭:
男孩賴牀,媽媽大罵:
“煩死了!天天早上這樣!”
孩子刷牙磨蹭,媽媽大吼:
“到底刷不刷?”
孩子把杯子往地上一扔,媽媽更火了,把爸爸也罵了個狗血淋頭;
整個清晨,孩子哭,媽媽吼,這一幕讓人窒息……
後來這位媽媽被邀請進入一個房間——一個回放着她吼叫孩子聲音的房間。
在這房間裏待了一會兒,這位媽媽就崩潰了,蹲下來緊緊捂住耳朵,渾身顫抖。
連成年人都不能忍受的聲音,對孩子而言,又是何等恐怖呢?
哈佛醫學院專家團隊分析了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大腦內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海馬體和胼胝體的某些部位的體積也減少。
也就是説,他們的言語理解能力和記憶力,會落後於他人。
不僅如此,孩子的情商也會遠低於正常水平。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吼叫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評論不少人説出了心聲:
“害怕孤單但是又不喜歡跟人交往,叛逆、暴躁。”
“感覺我媽從沒把我當人看,好像我是牲口一樣,我敏感、討好別人、抗壓能力差。”
“父親的兇,讓我心靈嚴重受創,將近45歲依舊孤身一人,有抑鬱症。”
父母吼叫對孩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事後的安撫消除不了負面影響。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曾經發表一篇論文指出:
“壞的力量比好的強”。
核心觀點是: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
不管曾經在一棵樹上吃到過多少個好吃的果子,只要我們的祖先在這棵樹上曾吃到一個讓他肚子痛的毒果子,那他就會開始對這棵樹心存戒心,甚至敬而遠之。
現代人的大腦也保留着祖先的這個生存法則。
和表揚相比,我們大腦對尖刻的批評記憶得更準確,反應也更快、更深刻。
華盛頓大學教授約翰有一個著名的研究:
婚姻幸福穩定的秘訣,是兩個人之間積極和消極互動的比值要大於5:1。
也就是説,要説5句好話,做5件好事才能彌補1次壞話或壞事造成的傷害。
低於5:1這個比值,婚姻就很容易破裂。
這個研究成果後來也被奉為婚姻關係的經典。
成年人之間的交往尚且如此,又更何況身體、心理都還在發育的孩子呢?
對孩子説的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
真的很難想象。
網上有一份調查:
經常得不到肯定的人,潛能僅能開發到20%-30%;而一旦得到肯定,潛能會被開發到50%,如肯定來自於父母,將會被開發到70%-80%。
很多時候,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全部來來源於大人的評價。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讓他們自我感覺糟糕、不自信,因此發展也受限。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説:
父母如果在眼界、格局上沒法幫助孩子,那麼請一定要相信孩子、真誠地欣賞孩子,這也是一種超強的養育力量。
大家都儘量不要對孩子吼罵了,那些話會像疤痕一樣留在孩子的腦海裏。
日積月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會一點點抹去曾經的温馨,最後,變成無話可説的局面。
父母説的話,有一種魔法。
可以變成白雪公主吃下的毒蘋果,但也可以治癒一個受傷的靈魂。
所以,從今天開始,跟孩子心平氣和好好説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