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最好的關係,不是夫妻和情人,而是知己
01
魯迅先生説:“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
人這一生,遇到的人很多,愛過的人也有好幾個,但終究是擦肩而過。
人活着,誰都很累,特別是心累。一個人悲傷的時候,心就像在流浪,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地方,也不知道要停留在哪裏。
回到家,看到自己的愛人,但是不知道説什麼才好。也許,一開口,就會吵架,難以心平氣和地溝通。
和情人相處,可以談情説愛,也可以説廢話,但是你落難的時候,情人多半會離開你。不是情人很拜金,而是沒有錢,人就沒有辦法活下去,窮得養不活自己的人,往往是沒有資格談戀愛的。
每個人都很現實,這是趨利避害的本能,誰都別怨恨誰。
唯有知己,才是懂你的人,才是陪你患難與共的人。
02
懂你, 比愛你更重要。
《淮南子》裏有這樣幾句話:“鍾子期死,而伯牙絕弦破琴,知世莫賞也;惠施死,而莊子寢説言,見世莫可為語者也。”
鍾子期死後,伯牙就再也找不到人和他一起“共鳴”了,也沒有人欣賞他的琴技了;惠子死後,莊子就找不到辯論的對手了。
這個世上,最好的知己,不是朝朝暮暮的朋友,而是“棋逢對手”的朋友。彼此是對手,又能有淡淡的共鳴,彼此欣賞。
徐志摩説:“我懂你,就像懂自己一樣深刻。”
把對方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用心去感悟和體會,對方就成為了自己。這樣的一份感情,深入骨髓,無法割捨,早已是身體的一部分了。
晉國的伯牙,從小喜歡音樂,他悟出了大自然的壯美,琴聲悠揚動聽,受到了很多人的讚美。
可是,伯牙卻一心想得到懂得琴聲的人。
有一天,伯牙彈琴的時候,忽然斷了一根弦。他很吃驚,難道是有了知音嗎?他四處張望,發現不遠處有一個青年,樵夫打扮。
身為樵夫,卻能聽懂琴聲,這是何等的幸運?
知己,不論地位、年齡、地界,只有彼此懂得和欣賞,便是最好的友情。
現實生活中,彼此“阿諛奉承”的人很多,但是能夠懂你的人很少。
比方説,你發了朋友圈之後,很快就會收到很多人的點贊,但是大家都是隨手點贊,並不是真心關注你。尤其是你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之後,點讚的人就像蜜蜂一樣,從四面八方趕來;當你有錢的時候,巴結你的人,成羣結隊,給你鼓掌。
如果你保持頭腦清醒,你會發現,站在舞台中間,聽到了雷鳴般的掌聲,反而越來越孤獨。
沒有人懂你,成績再多,地位再高,也是沒有福氣的。
03
落難見真情,落淚見人心。
唐朝詩人鮑溶説:“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這一生,真正愛一個人,是靈魂相伴,無關風月,只關冷暖。
當你的心感覺到温暖了,人與人的感情就長久了。
每個人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如果此刻,身邊還有人陪着,不離不棄,這便是難能可貴的真情了。
常言道,樹倒猢猻散。
有的夫妻,在家庭富有的時候,彼此都恩愛,誰都不嫌棄誰,可是落魄的時候,卻互相埋怨,直到離婚。
情人就更不要説了。挑明瞭,沒有錢,廢話就真的是廢話;有錢的時候,廢話也蠻好聽的。
如果你落難了,愛人還陪你一起東山再起,情人還能和你一起奮鬥,支持你,那麼彼此的關係,就升級到了知己。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人到中年,好想有個知己。”
為什麼人到中年想要有知己?因為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並不好過,生活的苦,唯有自己知道。
遇到知己,心靈會變得輕鬆,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底氣。知己,就是身後的力量,是人生崛起的後盾。
人這一生,誰都渴望有人陪,有人懂,有人鼓勵,有人心疼。
天天在一起吃吃喝喝,也是釋放壓力的機會,可是心與心的陪伴,卻難以找到。
你説一句話,周圍的人都在迎合,沒有人當頭棒喝,更沒有人引導方向,你終究是要失望的。
也許,我們的靈魂都是孤獨的,站在人流裏,更加孤獨。
如果,心上有個人,哪怕是一個人獨行,也不會孤獨。
“能陪你笑的人,不一定能陪你哭;但陪你哭的人,一定會陪你笑。”這樣的關係,才是最好的,才是你想要的。
04
心有靈犀,比什麼都重要。
人與人相處,最難得的是“默契”。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塗抹牆壁的時候,鼻子上沾了一滴白泥。一個匠石掄起斧頭,一下子就把白泥削掉了,鼻子卻一點都沒有受傷。
周圍的人看得目瞪口呆,但是當事人卻若無其事。
君王聽知道這件事後,找到了匠石,讓他表演一下。匠石説:“我確實有這樣的本領,可惜我的搭檔去世了。”
所謂“藝高人膽大”,不是一個人獨立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個完美的搭檔。
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一個人,只要你一個小動作,一個表情,就能夠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和下一步的行動,這不是很温暖的嗎?
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只要彼此依靠着,一切的疲憊,就煙消雲散了。
即便是吵鬧,也是一個鼻孔出氣;你需要的,他都知道,都能給予;他想到的,你都知道;你剛剛在想他,他就打來了電話......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獨立扛着。
若有一個人,知冷知熱,感同身受,便是深入靈魂的真情。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