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種節儉,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會毀了娃的格局和眼界
文|西紅柿媽媽
有一種孩子,從小過着窮日子,卻還總被爸媽要求節儉。結果,長大後,孩子只要花錢,就會有負罪感,只有把錢存起來,心裏才會感覺很踏實。
小麗年輕貌美,可她身上的衣服都很便宜,基本上都是30多塊錢的地攤貨。
同伴就勸她説:“人年輕一回,該花錢要花,再不打扮就老了。”結果,小麗卻唉聲嘆氣:“花錢的感覺,很愧疚,特別難受。”
媽媽總告訴她:“咱家窮,你要省點花!別浪費錢,多存點”。出於生活習慣,小麗認為,花錢就是奢侈浪費。
後來,小麗談戀愛了,男友送她300元的衣服,給她買88元一個的生日蛋糕,可小麗一點不開心,還會跟男友吵架,指責他奢侈,不會過日子。
小麗連私人用品,每個月必用一次的東西,都是秒來的廉價款,這讓男友特別接受不了。最後,倆人分手了。
工作三年了,眼看着別人存了錢,都買了房子和車子,小麗卻不捨得花錢掏首付,還租住在地下室裏過苦日子。小麗把每個月1萬多的薪水,全部存起來,都拿給媽媽保管。
小麗自己卻覺得,稍微浪費一點都會有“負疚感”,只有過這種窮日子,心裏才踏實。
而爸媽的過分節儉,會有這些危害你可能想不到:
1孩子花錢會有“負疚感”,過得不幸福
錢是工具,賺錢是為了利用錢,而不是被錢牽着鼻子走。
可惜,有的小孩從小家窮,爸媽過分節儉,總命令孩子節省點花。結果,孩子稍微花一點錢,就充滿了負疚感,就覺得對不起爸媽,內疚自己花錢太多了,不應該。
2孩子愛貪便宜,格局小,眼界窄
爸媽越節儉,越是拎着孩子的耳朵,每天都告訴孩子一分錢要掰成兩份花。那麼,孩子越有可能把錢抓得很死,不捨得花錢。
過度節儉的小孩,容易因為錢跟人計較,很可能會為了蠅頭小利,損失掉朋友和機會。甚至還會因為格局小,沒見過世面,丟了西瓜撿芝麻。
小林就是這樣的人,他從小被爸媽教育,該省的錢要節省下來,積少成多。結果,工作後,有一回,小林的大客户跟他開玩笑,希望小林請客吃一頓大餐,然後立馬簽單。
過分節儉的小孩,後來都怎麼樣了?
爸媽可以節儉,但若是過度,把孩子也培養得特別節約,就會毀了孩子的眼界格局,耽誤孩子的幸福。
表哥就是這樣的小孩,他從小就過着苦日子,常被爸媽教育,“有錢了,也要省着點用。”
結果,表哥現在年收入幾百萬,可他出行還是蹬個自行車,出門坐飛機也只買普通座,常常不修邊幅穿趿拉板,説是能省鞋子。
按照表哥的説法:“這樣過日子,挺好的啊!”可外人看來,表哥過於摳門,生活中缺少很大的樂趣。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節約要有度,過猶不及。不然,爸媽一味教育孩子要節約,孩子理解錯誤,生活狀態出現偏差,結局通常都不會太好。
別再逼着你的孩子“節儉”了,長大後他會不快樂
逼着孩子節儉,最大的惡果就是,長大後,孩子很難過得快樂。除了眼界窄,格局小,跟人斤斤計較外,孩子自己的人生體驗,也將與不開心掛鈎。相信這一點,是很多爸媽都不樂意看見的結果。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瞭解到,錢所能帶來的體驗,不僅是物質豐盈,更是精神愉悦。這樣,孩子長大後,才不至於完全不會花錢、不敢花錢、不樂意花錢,跟正常孩子兩樣!
互動話題:過分的節儉,有沒有給你帶來過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