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專家分析,“十四五”時期,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養老三支柱模式目前是國際通用的養老金制度模式,第一支柱是指國家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或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商業養老計劃。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快速推進,但也存在對第一支柱的過度依賴,二、三支柱發展相對滯後。如果僅靠基本養老金支撐,居民在退休後收入出現下滑,恐怕無法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為了推進養老第三支柱發展,從2018年5月開始,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進行試點。但試點叫好不叫座,截至2019年底,參保人數只有4.7萬人,保費收入2.45億元。
對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在高層的強有力推動下,補齊養老保障短板即將迎來重大機遇。
“可以説,2021年是真正的第三支柱建立和發展的元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規範發展第三支柱,意義非常深刻。它不僅從需求端給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的制度結構,從供給端也會減少不同行業和不同產品之間的摩擦,讓老百姓得到價格更加實惠、結構更加合理的產品。”鄭秉文説。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後,監管層頻頻傳出加快發展養老第三支柱的“政策暖風”。2020年10月,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就提到,要發揮金融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有效緩解我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他表示:“總的方針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正本清源,統一養老金融產品標準,清理名不符實產品;另一方面開展業務創新,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
而在近期,銀保監會、證監會也明確指出,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2021年,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
在具體落地層面,財政部社保司司長符金陵近日透露,已經配合人社部研究制定支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的政策措施,綜合利用税收優惠等手段,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進一步佈局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廣大參保人員的養老待遇水平。
鄭秉文説,由於存在第三支柱養老產品擴圍和增加税收優惠的可能,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對居民的吸引力將會極大增加。“對於老百姓來講,用一個賬户就可以買所有的產品,不管什麼產品,只要你買到手,進入你個人賬户,那麼就跟後台税務部門連接上了,你的税收優惠及其幾十年的跟蹤就實現了。”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也相信,養老金融未來一定是一個朝陽產業。他説:“房地產投資對居民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弱,這個下去了,那個就上來了,所以未來養老金融的市場環境還是比較好,也會激發更多的金融機構在這方面增加投入,它是一個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