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清晨,40歲的萬芝利來到辦公室後,和往常一樣,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筆記本,查看一下記錄。接着,她挨個打電話詢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
她説,每當她聽到老人們在電話那一頭,緩緩叫出“小萬”時,她總會感到很欣慰。在幹休所工作的13年,她記得每一位離去老人的名字,就像萬芝利在入黨申請書上寫的那樣“你們為革命奮鬥一生,我要為你們守護終生。”
獲評“全軍先進老幹部工作者”
去年,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重慶警備區渝中第三離職幹部休養所門診部護師萬芝利為“優秀共產黨員”,同年12月,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表彰萬芝利為“全軍先進老幹部工作者”。
在萬芝利辦公室擺放的獲獎證書旁邊一個藍色紙盒裏,整齊壘放着一摞厚厚的感謝信,“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盡職盡責”……字字滾燙、滿紙深情的讚美之辭,除了表達了一份份由衷而深切的感謝,也傳遞着另一種信息——信任。
2007年,27歲的萬芝利放棄了成都軍區總醫院工作崗位,毅然來到重慶警備區渝中第三離職幹部休養所擔任衞生所護士。幹休所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設施陳舊、資源不足,萬芝利感覺很不適應。
幹休所裏有上百位老人,萬芝利作為一名護士,需要全方位、細心地照顧他們,有時會無端遭遇誤解、挑剔或閒話、白眼,萬芝利心裏感到委屈,迷茫,甚至開始後悔當初的選擇。
在榮譽室裏,萬芝利瞭解到這些老幹部90%參過戰,80%負過傷,20%致過殘。老幹部們捨生忘死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她,萬芝利為自己當初的動搖、猶豫感到羞愧。當時,她就下定了決定,“你們為革命奮鬥一生,我要為你們守護終生。”後來,在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上,萬芝利就是這麼寫的。
記得每一位“離去”老人的名字
萬芝利每天的工作,就是了解每一位老人的身體情況,巡診巡訪,需要就醫的,她就會陪着老人們去醫院看病。
“白+黑”,“5+2”是萬芝利的工作常態,可她卻沒有任何怨言。為了更好地保障老幹部的身體健康,還抽時間到大坪醫院、西南醫院江北分院等單位的呼吸科、心內科、消化科,等10餘個科室位開展跟班學習,共參加各類研討會40餘次,考取了主治醫師資格證,通過主管護師考試。每天工作學習12小時以上,巡診巡訪老幹部10餘户,單位和醫院來回7到8次,步行10公里……
“這是父親還清醒時口述,由我代寫的感謝信,他一直想親手交給你,可惜沒有機會了。”今年7月,老幹部馬躍溪因皮膚鱗癌去世,他的兒子馬勇為萬芝利送來了一封感謝信。
在去年三月,馬老被確診為皮膚鱗癌,潰爛面已深入顱骨,軍地的幾所大醫院的專家門診看了個遍,得到的診斷結果幾乎一致:馬老年齡大、血壓高,還有腦動脈瘤和心臟病,手術風險高,創面癒合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人到暮年,往往思鄉情切。已然90多歲高齡的馬老,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再回一次東北老家。然而,由於創面無法癒合,不方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既定的歸鄉計劃被不斷推遲。
“老人的事無論大小,無論難易,都是我的職責使命。”萬芝利仔細研究病歷,在網上翻閲大量文獻資料,發現國外有類似的案例。記不得跑了多少科室、找了多少醫生,多次邀請到皮膚、腫瘤、腦外等相關科室專家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最終定下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治療方案。經過8周的連續治療,馬老的創面終於痊癒,出院時他握着萬芝利的手不停道謝。今年,老人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前還叮囑兒子,一定要把信交到萬芝利手上。
萬芝利説,她在2007年到幹休所工作時,所裏共有老幹部86人,家屬121人。為了儘快熟悉每個老幹部和阿姨的基本情況,萬芝利堅持每週上門巡診、送藥。短短一個月時間,她就對老幹部和阿姨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所患疾病、常用藥物等基本情況瞭如指掌。“每年都有不少老人去世,我記得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用親情守護當老人的貼心人
今年大年初一的大清早,萬芝利就接到了李阿姨的電話,電話那一頭,老人哭着向她求助:“小萬呀,我的老伴想不開……我可怎麼辦呀?”
最開始,萬芝利嚇了一跳,以為李阿姨家真的出了什麼事。但由於疫情期間隔離的原因,她無法到老人家去,於是只能在電話裏慢慢的詢問。原來,80多歲的李阿姨的老伴既沒有發生意外,老兩口也沒有鬧矛盾,而只是李阿姨有心理問題,需要排解。
“所里老幹部和遺孀平均年齡超過88歲,大多患有5種以上基礎疾病,參戰負傷佔比70%,喪偶或獨自居住的空巢老人也有近三分之一。不少老人都像李阿姨一樣,有些心理問題,需要有人陪伴。”萬芝利在電話裏一邊安慰李阿姨,一邊找其他的話題,和老人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讓她心情放鬆。不到10分鐘,她就説服了李阿姨,老人答應萬芝利,再也不“胡想”了。
但隔了不到半個小時,李阿姨又打電話來了。“老人還是有些擔心,於是我又陪她聊一會兒。可過一會兒,她又打電話來了……”讓萬芝利沒料到的是,李阿姨的電話總是不斷的打進來,在那兩三天裏,李阿姨一共打了20多通電話。最晚的時候,深夜10點過,老人都在找萬芝利聊天。
由於疫情原因,許多老人都只能待在家裏,不能像以前一樣下樓一起聊天玩樂。為了避免老人們出現心理問題,萬芝利還把老人們召集起來建立了一個微信羣,不時就會有老人把自己在家的情況和活動錄成視頻,發到羣裏,供大家一起分享。
堅持不懈的傾心付出,無微不至的暖心服務,讓許多老人更把她看做親人:陳獻章老幹部寫了一首500字的詩歌勉勵萬芝利堅定從軍路,老阿姨王敏把萬芝利當做了忘年交,把自己最得意的畫作送給了她,鄧慧君、杜月娥兩位老人幾乎每天都要到門診部來看看萬芝利,説上一句:“我來沒事,就是看看你,看到你我就高興,心裏就踏實!”有的老人已年過九旬,只記得萬芝利和自己兒子的電話,有的老人説,“小萬”比自己的女兒還親……
老幹部服務保障工作平凡而單調,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沒有光鮮亮麗的成績,只有普普通通的忙碌和簡簡單單的付出。萬芝利用親情守護着每一位老人,真正的成了他們的貼心人。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譚遙 通訊員 劉碩良 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