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集採“破冰”承載更多期待
時本
藥品集中招採再次傳來好消息。近日,湖北牽頭19省聯盟中成藥集中帶量採購開標,採購規模近100億元。最終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中選價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據19省聯盟年度需求量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藥品費用超過26億元。自2018年藥品集採改革以來,尚未有中成藥納入大範圍集採範疇,這是全國首次中成藥集中帶量採購開標。
此前,國家藥品集中招採沒有涉及中成藥,是因為不少中成藥都是獨家生產,配方保密,缺乏同類產品競爭,所以企業有不讓價的底氣。此外,不少中藥質量差別較大,往往產地不同,價格相差懸殊,比如藏紅花、阿膠等,產地之外的產品受歡迎程度鋭減。質量受產地、氣候、品種等很多因素影響,無法統一評價標準,價格比較更難進行。
儘管如此,中成藥集中招採還是有不小的操作空間。就算中成藥“只此一家”,但藥企和自己比較,也會認為銷量越大越好。以量換價是市場普遍規律,商品均可通過“團購”來壓低價格。當中成藥談判成功並納入醫保目錄後,銷量將隨之大增,企業沒有理由錯失這個拓展市場的機會。首次中成藥集採就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證明了這條路走得通。這也説明醫改就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和能力。
中成藥價格“漲聲一片”是持續多年的現象。除了蟲草、麝香、安宮牛黃丸、阿膠等名貴中藥材屢被熱炒,普通的中藥材也呈現出快速漲價趨勢。就在近期,國內幾大知名藥企的中成藥上調了價格,上漲幅度為10%到20%,其中不乏一些常見品種。一些西藥“吃不起”,但部分中成藥價格太高,也是一道緊迫難題。將中成藥納入藥品集採範疇,從而扭轉中成藥的漲價勢頭,契合民眾的普遍期待。
中成藥的特殊性在政策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為了促進中醫藥的發展,國家在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政策時,明確“中藥飲片除外”。當前在公立醫院,中藥飲片仍然可以加成,這其實是給予中藥的一種特殊“福利”,利於銷售中藥、發展中醫。由於中成藥談判成功並順利進入醫院後,既可獲得此優惠,中成藥集中招採就帶有定向分配該特殊“福利”的作用,責任更大。
此外,當前中成藥無序競爭現象比較普遍,藥材以次充好、質量良莠不齊,成為影響中醫藥發展的一道難題。很多地方都有中成藥優勢產業,但一哄而上、跨區域合作不足等,也會導致無序發展,催生亂象,產業佈局需要引導與規範。在此背景下,中成藥集中招採能發揮“指揮棒”的作用,利於實力雄厚、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企業脱穎而出。
可以看出,中成藥的特殊性和產業特點,註定中成藥集採承載着社會更大期待。與西藥集採相比,中成藥集採不僅應該得到全面推廣與普及,而且要出台更細緻的規則,探索出更科學的模式,在大幅降低中成藥價格的同時,還要促進中成藥產業健康發展,展現出國之瑰寶的強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