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在21世紀的國際格局之下,各國加入全球化相聯通是大勢所趨。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必定影響到很多國家,進而危及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區域和全球穩定。
氣候變化及其對糧食安全和水資源利用的影響、單邊主義及其通過新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的表現、社會對抗和衝突、移民流動、自然災害,以及自上個世紀末以來的其他問題,考驗了各國政府的應對能力。儘管策略繁多,但效力有限。有些政府甚至反對簽署或加入《京都議定書》、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便利化計劃、世界衞生組織的規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定等多邊合作。這不僅影響人類福祉和安全,更讓建立集團國家意識形態侵害第三國的倡議甚囂塵上。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加劇了這種錯綜複雜的情況。一些工業國明顯缺乏政策意願,難於達成協調機制,導致發展中國家在衞生和教育領域缺少資源和服務,經濟重振乏力。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國際社會必須建立合作機制。短期來看,應注重發展社會各行業,使其具有包容性;長遠來看,應通過創新和技術轉讓、推行生產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機制、廣泛和多樣化的基礎設施等,引進現代化模式。
因此,為應對和戰勝全球衞生危機而制定的合作方案,應支持國家和地區開展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多邊或區域性倡議。其中重要的是,要清晰解讀中國政府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並困擾全球以來所採取的立場。中國政府齊心協力,在其社會層面和整個國際社會層面制定了協調、有力、共同和持續的應對措施。這種態度不僅讓中國人民獲益巨大,很好地恢復了中國的經濟,同時還通過分享經驗和方法、提供設備、材料、向其他國家派遣醫務人員等,向需要合作的國家提供合作。如果沒有這種團結合作的機制,此次健康危機對這些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甚至對其經濟復甦和未來增長前景的影響都會更大。
中國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包含針對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實質性措施。這對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復甦非常有利。同時,中國經濟特區的設立和推行方式,為發展中國家帶來有益借鑑。在眾多舉措中,連接廣東、香港和澳門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對拉丁美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拉丁美洲的華人羣體就主要來源於這三個地區。秘魯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華裔羣體,是西半球華裔第二多的國家。
總之,國際社會為推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長期經濟復甦問題作出努力應以協商一致意見為基礎和支撐,達到全面無條件合作。國家和區域提出的倡議應支撐這一共識。中國政府在為發展中國家振興和恢復經濟提供手段和資源方面發揮了根本作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現代化、融入第四次工業革命、通過5G設施建立21世紀所需數字連通的機會。
(作者系秘魯前駐中國、日本、新加坡大使,亞太經合組織國際秘書處前執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