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乘聯會公佈了4月乘用車銷量數據,總銷量為104.3萬輛,同比下降35.5%,環比下降34.0%,各細分領域及各個品牌都呈現直線插水狀態,簡直是重回2011年時的銷售水平。今年以來,受疫情和供應鏈影響,大家都知道銷量差,但真沒想到會這麼差。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因為廠家生產力不足無車可賣,還是説持幣觀望的用户太多無人敢買?為了一探究竟,我們在近日走訪幾個主流品牌的線下門店進行實地調查,看看真實的市場終端情況。
用户和銷售,分別怎麼看?
此次探店,我們將對廣汽豐田、長安福特、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四個品牌門店進行調查。在廣汽豐田門店瞭解到,目前整體的銷售量相比之前並沒有出現明顯波動,客流和定單較為穩定。最後我發現,這是此次探店的幾個品牌中,唯一一個不受影響的一家。
隨後我們到東風日產門店,即便是經常問鼎銷量冠軍的軒逸,銷售表示相比之前,目前訂單量縮減近半。其他車型的銷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主要還是靠軒逸和逍客這兩位主力車型支撐,門店月均銷售約為20台左右。
在雪鐵龍和福特4S店,我們瞭解到銷售受到較大的影響。比如,雪鐵龍的熱銷車型凡爾賽C5 X,已經從要等車到有大量現車,只需要在店內上保險即可提車。以單間門店來計算,銷量從之前月均30台,到現在只有10台出頭甚至還不到。對於他們來説,整體的收入相比以往也是低了不少。
為何出現如此嚴重下滑?我們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查。銷售認為,一部分原因在於購車的用户少了,甚至來看車的用户也比以往有所減少,另外也有部分用户覺得是因為等提車的時間太長了。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是因為疫情原因導致很多用户根本無法到店。
對消費者來説,在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更願意將資金拿在自己手中,而不願意進行大宗消費,考慮到今年以來油價持續上漲,買車以後生活成本上升,變更趨於保守了,汽車不是剛需的話,可以等待合適的時機才去入手。
也有消費者抱有“抄底”心態,他們覺得現在車輛的優惠力度還沒有吸引力。其實,近兩個月以來,疫情擾亂了汽車供應鏈,導致廠家的產量減少,供應趕緊導致優惠力度隨之下降,交車時間也有所延長。因此,供需雙方都處於不可調和的抗衡之中,市場難免低迷。
刺激消費持續出台
不過隨着疫情的好轉,各廠商也在陸續恢復生產,管理部門也看到目前市場的低迷情況,陸續在出台刺激政策。在4月25日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指出多項舉措支持汽車消費,涵蓋新車、二手車、汽車下鄉、放寬汽車限購等多個方面,除上述舉例的城市外,多個省市已經發布了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
近期就有包括廣東、山東等在內的多個省份和地區出台汽車補貼政策。其中在廣東地區,在指定時間內購買指定新能源車型,可以獲得8000元/輛的補貼政策;而在廣州則將在5-6月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從多方面滿足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在6月30前,在深圳購買新能源車,最高能獲得15000/輛的置換補貼。
另外,瀋陽發放最高5000元/輛的消費補貼,合計共發放1億元;江西方面在7月31日前,安排1000萬元用於以抽獎形式發放;天津多區發放最高5000 元/輛的汽車消費券等。而最豪的還是當屬山東地區,現在起至2022 年底,購買非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5.04 萬元/輛,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6.48 萬元/輛。
編輯説:在銷量榜剛出的時候,其實還是有着不少爭議,不少人都覺得廠家生產力問題,導致很多消費者想買車但卻根本買不到。而根據我們實際探店,發現問題並非如此,而是用户都寧願持幣觀望,不願意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去消費。那麼,隨着各種問題逐漸得到緩解,同時也渡過了4月這樣的購車淡季,到底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汽車市場的銷量會有着多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