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社科學院中國社會調查與研究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發佈《2021醫師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介紹,由於疫情期間醫生羣體工作繁重,並基於“抗疫”要求無法組織大規模入院調查,此次調查採用網絡調查的方式對醫師羣體相關信息和訴求進行採集,覆蓋我國28個省份,共回收問卷12930份。
醫師處境:負重致遠
報告顯示,69.74%的醫師認為“科研、發論文壓力大”,55.56%的醫師認為“業績考核任務重”。科研壓力成醫師面臨的最大壓力。
調查發現,醫師平均每天出診時間約為 7.77小時、科研時間約為1.47小時,每週平均工作約 5.77 天,工作強度極高。在此工作強度下,仍有11.86%的調研參與者認為“不至於精疲力竭”。調查中半數以上的醫師對於工作流程的效率抱有質疑,感到自己要在“不必要的程序和操作上耗費過多精力”。
在工作之外,醫師還要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65.40%的醫師認為“公眾有誤解,輿論壓力大”,64.61%的醫師認為“醫護人員合法權利難以保障”。高強度的工作不免會擠壓對家庭、生活的關注,62.67%的醫師都感到自己“為工作付出太多,無暇顧及家人、生活”。
據調查,醫師在工作環境中還存在支持不足的現象。在休假方面,僅有16.99%的醫師認為所在醫院的休假制度行之有效;不足半數的醫師對科室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機制持積極態度。39.05%的醫師認為自己所在的醫院提供了充分的培訓和成長機會。
月收過萬的不足30%
數據顯示,近一半的醫生認為周圍的同事以評職稱與增收入為最重要的工作目標。當前醫生羣體收入極度分化,月收入超過萬元的醫師不足30%。
醫生在收入上差異巨大,整體而言並不算社會高收入羣體。報告顯示,超過半數醫生的月收入超過7500元,月收入超過10000元的不足30%。57.5%的醫生認為自己的收入過低,與自身付出並不匹配,僅有9.9%的醫生認為自己的收入與付出相符。
此外,醫師還面對一定的創收壓力。調查結果顯示,醫師羣體對於自身的收入普遍不滿意,半數以上的醫師都切實地感到收入過低、與自身的付出不匹配。並且,與社會成員普遍感受“看病貴”相反,65.58%的醫師認為當前醫療服務收費水平“低”或“太低”。
小概率的醫患衝突
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醫患關係是時下最牽動人心,也是最令人頭疼的議題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我國數百萬醫務工作者即刻投入到“抗疫”中,他們在危急時刻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病毒的對抗者、人民的守護者,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和讚譽。
然而,就在醫務工作者捨生忘死全力“抗疫”之時,暴力傷醫甚至殺醫等極端事件仍不時曝出。這種違和的兩極現象,正是我國醫患關係所真切面臨的困境。
據調查,醫師很少與患者發生爭吵,高達80%甚至超過80% 的醫生幾乎從沒有遇到過任何形式的醫患衝突。83.19%的醫師認為幾乎沒有過爭吵,83.77%的醫師沒有被患者投訴過,79.4%的醫師從未遭遇過被患者威脅、恐嚇的境況。
報告指出,儘管如此,小概率的醫患衝突依然對醫師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嚴重影響着醫師的心理認知。高達50.7%的醫師認為總體上的醫患關係緊張,而他們自己設想遇上醫患衝突時,57.9%的醫師感到非常害怕或者害怕,僅有9.6%的醫師可以平靜應付。
調查發現,醫師羣體對於醫患關係的感知有着“過敏” 的傾向。超過半數的醫師都認為當前的醫患關係“緊張”或“非常緊張”。在出現醫患衝突的情況時,60%以上醫師選擇向上級求助、自己繼續積極溝通、向專門的部門求助來予以應對。
在這些統計數字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承受重壓的醫生,他們職業的崇高感面臨着現實的巨大挑戰。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的是辛苦奉獻的醫生,他們在努力踐行當初的諾言。
來源:健康界綜合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