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首部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骨灰節地生態安葬規範》4月1日起實施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綜合

新京報快訊(記者 揭明玥)2021年4月1日起,首部殯葬領域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骨灰節地生態安葬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正式實施。

《規範》明確規定,節地生態安葬區的綠地率應不低於50%;骨灰牆(廊、亭等)安放骨灰的構築物格位層數,不宜超過10層,充分體現了“立體式安葬”的人性化要求;還提出可將骨灰進行深加工,製作成具有紀念意義的生命文化傳承物質,可利用互聯網技術等進行人文緬懷等。

九易其稿,發佈全國首部殯葬領域協同標準

2020年底,首部殯葬領域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骨灰節地生態安葬規範》,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發佈。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這是全國首次頒佈並實施殯葬服務與管理的區域協同地方標準,旨在引導人們健康文明的殯葬行為,助力京津冀三地協同推進節地生態安葬的全面改革,為統一京津冀地區節地生態安葬監管依據提供技術支持,引領全國掀起以節地生態安葬為主題的殯葬改革新高潮。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自2016年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以來,京津冀地區一直積極探索骨灰節地生態安葬的新思路、新形式,大力推動骨灰安葬設施從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轉型,着重引導公眾骨灰安葬活動從注重碑墓等物質載體轉移到以精神傳承紀念為主,在節地生態安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作出了較好的示範。

自然葬安葬。圖片來源於八寶山禮儀公司

為進一步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規範殯葬行為,北京市聯合天津市和河北省,組織在殯葬領域和標準化系統方面,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和業務精英,結合京津冀地區骨灰安葬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的實際,深入調查、總結經驗,並廣泛徵求意見,三地民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多次組織專題研討會和專家評審會,九易其稿,最終形成這份京津冀三地互認共享的區域協同地方標準。

該標準是京津冀區域殯葬行政管理部門指導骨灰安葬服務機構開展節地生態安葬,以及對其監督與評價的重要依據,也是公眾選擇和評價節地生態安葬的重要參考。標準的正式實施,將促進節地生態安葬規範化、標準化發展,標誌着京津冀殯葬改革一體化取得新成就。

新建公墓將推廣修建節地型墓位安葬

據介紹,鑑於民政行業標準《節地生態安葬基本評價規範》已經發布,但關於節地生態安葬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方面,尚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為促進京津冀區域殯葬事業協同發展,《規範》在國家標準體系下,體現了區域地方特色和新理念,適當提高了要求,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總體上,《規範》從骨灰節地生態安置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和使用等環節出發,圍繞設施規劃佈局、設施組合搭配、單體設計等方面,提出了骨灰節地生態安葬的分類、安葬區生態建設和骨灰安葬等要求。

對於骨灰安葬設施中已安葬區域,《規範》提出,應逐漸改造已有墓位,並增加節地生態安葬的面積,提高單位面積骨灰安葬的數量。對於新開發利用的安葬區,宜採用節地生態安葬形式,逐步提高骨灰安葬設施中節地生態安葬面積和數量。

《規範》還明確要求,骨灰節地型墓位安葬佔地總面積,不宜超過該安葬區總面積的60%。同時,骨灰節地型墓位的碑墓工程,地上標識物宜人性化、個性化、藝術化,墓位面積不應大於0.8㎡,地上標識物高度不應大於0.8m。

縮減節地型墓位安葬墓位佔地面積的同時,減少安葬區內節地型墓位安葬的墓位數量,有助於提高節地生態的骨灰安葬比例。這些標準的實施,意味着在新建公墓和現有公墓未開發利用的安葬區,將限制修建非節地型墓位安葬,這也有助於京津冀區域推進節地生態安葬時,在全國範圍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注重對骨灰處置的科學性和人文紀念性

對於骨灰的處理和撒散,《規範》也有明確要求,並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

《規範》提出,對於骨灰牆(廊、亭等)安放骨灰的構築物,格位層數不宜超過10層;最底層格位內層底面,距離地面高度不應小於300mm;相對集中排列組合的骨灰牆,牆與牆之間通道的寬度,宜在2m到5m之間。

《規範》在倡導骨灰撒海的同時,對在骨灰安葬設施內撒散骨灰,也提出了相關要求。《規範》明確提出,骨灰撒散區應設置於骨灰安葬設施內避風的區域,避免粉塵和異味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同時,骨灰撒散應服從骨灰安葬設施的工作管理,個人不宜實施該行為,也不宜將骨灰直接撒散於綠地或土壤。

《規範》還提出,骨灰安葬前,建議用淋濾法等技術,去除骨灰中的重金屬,防止骨灰進入土壤、水體等環境後造成污染;可將骨灰進行深加工,製作成具有紀念意義的生命文化傳承物質,實現骨灰的減量化和文化傳承紀念。

與此同時,《規範》還體現了科技殯葬特色和前瞻性,並注重殯葬紀念功能的發揮。其中,明確提出了建議利用互聯網技術、二維碼信息技術、紀念標識等進行人文緬懷;對集體安葬(集中深埋)的區域,則宜以小型園林小品或紀念碑等形式,作為紀念標識物。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將採取投入標準實施配套資金等一系列舉措,推進標準的貫徹實施,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地多項殯葬惠民新政和節地生態獎補制度的優勢,確保《規範》能夠順利持續地實施,引導人們樹立科學、文明、節儉的殯葬消費觀,確立集人文關懷、生態保護和節約殯葬資源與費用為一體的綠色殯葬新體制和殯葬管理新格局,既能實現殯葬管理標準追求的社會效益,也能充分體現社會對逝者及其家人的人文關懷,從而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編輯 林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