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家”:何以淪為過街老鼠,為啥一發表言論,老百姓要罵他們?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也許,我們真是特色獨具社會,大概也就在我們這裏,“專家”才是不折不扣的貶義詞吧。


3年9個身份的“神藥專家”劉洪斌

直白地説,在現如今一般中國老百姓的觀感中,“專家”壓根不是與“專業”、“嚴謹”、“高級”等詞關聯在一塊的,而是讀書人興風作浪、傷風敗俗的標籤,甚至簡直就是“人渣”+“騙子”的碳水化合物。“專家”,從未像現如今這般聲名狼藉。專家們,最大的問題,已是信任危機。

也不曉得從啥時候開始,我們與“專家”們,成了敵對關係。對於這些人,我們不只是再難相信他們言説的靠譜性,覺得他們胡謅亂道,就連其為人德性,也疑慮重重。專家説,“空腹不要吃東西,對身體不好”;專家説,“新冠期間不節食不減重,每天兩顆蒜就萬事大吉”——你説,我們是該懷疑他的智力呢,還是該質疑他們的公信力?


著名史學教授姚大力,近年因對漢匈戰爭談新看法,引發爭議

有人感慨,如今很專業的一些事務,與其聽“權威人士”五迷三道再作出選擇,還真不如自己扔拖鞋或拋硬幣,正確率更高。何以至此,過去蘭小歡大佬談了好多真知灼見,我拾點餘唾,再發揮妄論幾句。

道理很淺顯,人類再非理性,也不至於説,有一龐大羣體會無緣無故地仇視另一同類。

現在的“專家”,何以淪為“過街老鼠”,自然首先是因為,他們的隊伍中,有太多“貪人敗類”,妄顧操守,不要廉恥,不屑譭譽,甘當利益集團代言人,樂滋滋阿附權勢為家奴,或逞邪媚,或充打手,或弄騷姿,所發言論純為掙取私慾。


馬薇薇怒撕那些“情感專家”

“專家”愛錢財,貪勢利,本無可厚非。平心而論,現今大家生活境況是不錯了,可終究尚非大同社會,所謂“專家”,也不過比一般大眾高學歷、有知識而已。論經濟,他們絕大多數還掙扎在“小康”線上,“成分”也屬勞苦大眾。整日也得為餬口奔波,為飯碗憔悴,為車房貸憂心,為老婆孩子過的舒適點,那也是苦心煞費,弄得滿面塵灰,兩鬢斑斑,我見猶憐。

可以斷言,完全活在象牙塔中,不食人間煙火,只會真理服務,可以不鳥鈔票、不鳥權勢、不鳥大眾的“理想型專家”,至今還未出生。所以,衣冠楚楚的專家們,“教授”也好,“權威”也罷,一旦有好買家,出得起價格,可以被“經世致用”到,不要説“知識”能毫不猶豫換錢了,倘價錢到位,連“良知”都賣掉又有何可沉吟的呢!知識、聲譽與良心,在銀兩與黃馬褂前,委實屁都不是。也就這樣,有如江之鯽的專家,恬不知恥,如蠅逐臭,專為富人、權勢與利益説話,華而不實、歪曲情理、妄顧事實、顛倒是非,不知所云,令人厭惡。


學者王益民,通過“考古”發現孫悟空及其兄弟合葬墓,從而證實孫大聖為福建順昌人


大眾反感他們,不在他們貪錢慕勢,而在於為了名利勢,可以出賣專業、道德、是非與良知,滿口雌黃。比如,某著名經濟學家説,“買房就是愛國”;比如,那位農業教授宣稱,“起徵點太高就是在剝奪低收入者作為納税人的榮譽”;比如,某“智囊”信誓旦旦,“不能漲底層勞動者工資,因低工資就是咱們的優勢”;比如,京城名校學者不惜“為民請命”,稱城市交通擁堵是因房價太低;山西醫科某大學校長還公開倡議,“醫患之間應恢復收紅包的傳統”,因為這是他們“感情交流的極好方式”,“應被社會認可”云云....這樣吹牛,大眾會受不了,覺得這些人,為了一點嗟來之食真是太拼命了。


近年流行的各種奇談怪論

哎呀,讀書多是真的好啊。倘非笨豬,唸書一二十年,如何自私、敷衍、獻媚、取利,然而又能假借大義,竊取美譽,大凡“專家”也真是專家!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悲觀、過分極端。人類社會,組成如此複雜,哪至於説某類羣體會全部垮掉?曲學阿世虛談肱人、全無心肝形同倡優的“專家”,終歸也只是一小撮。

老百姓的認知中,“專家”是一個集體,其實不該如此想問題。專家羣體也是有分野的:一類羣體是葆存着良知的,言行代表着廣大百姓的利益;另一類羣體,則為社會上某些利益團體所豢養的“正人君子流”——所以那些奇談怪論或能夠被證偽的觀點,在很優雅很公道的面具下,不止是本身邏輯或事實有問題,也必然是掩蓋着各種不正目的的。

俞敏洪:繼“中國女性墮落論”後,近日有因“留學選擇論”再掀波瀾

但是,我們也還得需明辨這麼一個道理:一些“專家”們,並不曾出賣良知扯假,可照樣容易招致大眾的反感,甚至受圍攻。何以故,因為有些專業問題,他們只願説出專業意見上的“正誤”與否,而不作道德上的“是非”判斷,大家感情上往往不能很快很理性地接受。

這個道理在於説:專家與我等大眾的核心區別,還不在於是否比我們更有良知,而是更具備專業知識。我向來認為,真正的專家,其中心原則,是仰賴自身專業素養,將自身所掌握的實情乃至真理,勇敢地如實地講出來,避免文過飾非,不為一己私利,不看人臉色,不故意説謊。這是“專家”公信力的全部來源——即便某些專業“真話”意見,可能與部分百姓暫時的利益有衝突,引得他們大吐口水。

馬克斯·韋伯:知識分子的價值得中立

所謂“忠言逆耳”,大家若圍攻這一類專家,大體是由於觀念上有誤區所致:老百姓總愛認定,專家就是該高尚無私的,是社會的良心所在,是為人民大眾代行話語權的,所謂“沒良心的專家不如一條狗”;再進一步推論,是認定專家一旦為權勢幫腔,就是掉了節操,非得時刻站老百姓立場才對。舉個近例,經濟學家張先生,前些年曾公開稱,富人也應該得到公平對待云云,結果民間譁然一片,拍磚橫飛。

而張先生自己,則始終很委屈,認為自己就是“農民出來的”,豈會和鄉親們作對,他只是以一“經濟學家”身份講“專業意見”,認為既要為老百姓説話,也得為守法富人辯護,立場是公允無偏的。老實説,張有好些觀點我也質疑,但很讚賞他的這個姿態。真正勝任、優秀的“專家”,就是得從專業知識與公正立場出發,不迎權媚貴,也不譁眾取寵,只為他深信不疑的專業邏輯與真實狀況説話,價值就該是儘量中立的。為富人代言固然可恥,可是專為窮人代言的專家,其言論就必是可靠的嗎?

就“知識中立”的理念而言,他們同樣都超出了“專業”範疇,越過了“客觀”意識,被輿論所綁架,為情緒所左右,從而讓“專業見解”不再純粹,甚至“專業”不再“專業”!這樣的“專家”,固然“個個都是人才,説話又好聽”,可我們真需要嗎?

也因此,正如我們在現實中時常耳聞目睹的那樣,當有專家依據專業給出某種意見,而此意見恰好讓部分老百姓覺得觸犯到自身利益時,會羣情激憤,怒不可遏。


1980年代,“大師”滿天飛、全民氣功熱時期

歸根到底,得坦率承認,對人這物種而言,幾乎在任何時候,判斷立場都要比判斷知識容易太多,情緒上頭也永遠比理性思考更吸引人。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對於怎樣快速識別好人與壞人,是自小就不曾間斷過的訓練,而去識別哪句話更有專業道理,卻是始終都欠缺的修持功夫。

但是,話説回來,專家難道只能客觀中立地,給出專業意見,而不能有個人的價值判斷、情感上的好惡表達嗎?當然不是!理由很淺顯,專家也是人,不可能完全只講“事實”與否,而不判別“好壞”。只是説,我們務須理解的是,當一位專家,旗幟鮮明評判某人事的“好壞”時,實際上就已潛入成見,已超出了他自身的專業。也就説,他所講述的,很大程度上,是個人看法,而不再是專業意見。


所以,當年的愛因斯坦,毅然站出來反對研造原子彈時,他不是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科學家的身份去證明原子彈是否科學,而是作為一個人去反對的。這種反對,在立場上,其實與劉德華、周杰倫站出來反對原子彈,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因為,這個還不需要“專業”意見指導是非,它是生而為人的道義感,很底線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