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國鬧“獨立”!英國女王去世,將導致英聯邦分崩離析?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綜合

陶短房 旅加學者

9月8日,在位70年、96歲高齡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查爾斯王儲繼位,成為查理三世。查理三世接下的不僅僅是英國王冠,還包括英聯邦其餘14個承認英國君主為本國國家元首國家的王冠。除了上述15個國家外,英聯邦還包括5個擁有自己君主的君主國,36個擁有自己國家元首的共和國,是一個號稱擁有24億人口、56個主權成員國的龐大國際性組織,查理三世也自動成為這個龐大國際組織的元首。

然而,查理三世席不暇暖,英聯邦卻已鬧開了“獨立”。

9月10日,查理三世舉行即位儀式後僅數小時,加勒比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就表示,或3年內舉行是否仍保留君主制的公投;牙買加於今年3月,威廉王子夫婦到訪時,該國總理霍爾內斯就直接告知對方“我們要共和”,而該國前總檢察長福特早在去年12月就醖釀成立憲法改革委員會,推動該國在2025年實現共和制;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和新西蘭總理阿德恩雖表示,共和問題“並非當務之急”,但都含蓄表達了對共和制的嚮往,前者早在1999年澳大利亞“是否共和”公投時就投了贊成票,後者則坦承希望在有生之年見到新西蘭成為共和國;加勒比島國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總理貢薩爾維斯則宣稱,再次舉行“共和公投”是“國家民主的歷史使命”,並鑑於2009年舉行的“共和公投”未過關,應設立一個無需公投的“執行總統”暫時行使國家元首權力。

除此以外,伯利茲、巴哈馬、聖盧西亞、格林納達、聖基茨和尼維斯等都不同程度表現出對共和制的興趣。就連公認對英國王室最“眷念”的英聯邦君主國--加拿大,民調機構隨機抽調顯示,民眾希望“加拿大國家元首理應是加拿大人”的比例達44%,創下新高。

女王的辭世為何導致英聯邦“離心力”陡增?英聯邦真會因此“人亡政息”嗎?

英聯邦的形成,是英帝國各自治殖民地長期鬥爭的結果。英聯邦最初是在愛爾蘭獨立運動中,英國政府出於調整英國與各殖民地間關係,希望藉此維持“日不落帝國”長治久安,於1926年成立的。當時雖宣佈承認所有成員國的“平等地位”,但仍要求每個成員國都效忠於英國君主,並以英國君主為本國國家元首。二戰結束後,“日不落帝國”再也無法維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拒絕繼續效忠英國君主,迫於無奈,英國後來同意和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新西蘭、巴基斯坦、南非、斯里蘭卡七國簽署《倫敦宣言》,同意各成員國有權自行決定是否實行君主立憲制,及是否承認英國君主為本國國家元首。這一宣言奠定了現代英聯邦的基礎。

此後,英聯邦的作用日益“虛化”,除了兩年一次的首腦峯會和四年一屆的英聯邦運動會,這個組織變得越來越鬆散。但看似“虛化”的英聯邦卻保留了許多殖民時代的“宗主國殘餘”,有些是很“傷人格”的,因此,很多自主意識和民族自尊心強的國家認為“以英國君主為本國國家元首”是一種“屈辱”。牙買加總理霍爾內斯就直言“這是屈辱”,認為“實現共和、讓牙買加人成為牙買加國家元首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歷史學專家紐曼認為,“去殖民化”的意識日益強化,導致各“英聯邦君主國”希望走向“共和”的呼聲驟然高漲。

另外,近年來,加勒比各島國對英國殖民時期的野蠻行徑越來越反感,英國的殖民統治導致當地原住民近乎被全數滅絕,並從非洲引入黑奴加以奴役,還掠奪了當地無數資源、財富,這一地區的積貧積弱,正是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果。許多當地人士認為,“必須結束這種殖民統治的最大象徵--強加在我們頭頂上的英國君主”。威廉夫婦訪問牙買加期間,當地100多位名流聯名上書,敦促英國王室就當初的殖民掠奪和奴隸制予以道歉、賠償,就是這種情緒的反映。正因如此,此次針對英聯邦的“共和潮流”首先在加勒比地區掀起。

可見,針對“英聯邦君主制”的“離心力”早已有之。因英國女王個人形象較好,一些“白人為主的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對女王抱有“情感依賴”,因此在女王生前,這些國家的“共和倡議”或暫時忍耐,或淺嘗輒止,加勒比海、南太平洋等地區國家大多選擇“暫停”。

而目前看來,查理三世則遠沒有這樣的“粘合力”:許多英聯邦成員國對他成為自己國家的最高形象代表充滿牴觸情緒。在鋪天蓋地的“離心情緒”驅使下,現存的英聯邦14個英國以外“英聯邦君主國”中,將出現更多新“共和國”,產生更多新的“本土國家元首”,即便一時不會改變體制的國家,也可能更頻繁進行這方面嘗試。此外,一度擱置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仍沿用“米字旗”符號的英聯邦國家,也可能再掀“換旗”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