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局」澳大利亞新政府上台,會選擇改善對華關係嗎?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綜合

澳大利亞聯邦大選近日決出勝負。醜聞纏身的莫里森帶領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節節敗退,工黨則在阿爾巴尼斯的領導下獲得了絕對多數席位。週一,阿爾巴尼斯宣誓就任澳第31任總理。時隔9年,澳大利亞工黨再次執政。

50年前,工黨贏得大選,時任黨首惠特拉姆清醒認識到中澳友好的意義,就任伊始便與中國建交;50年後,聲言“把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阿爾巴尼斯,能否把握住修復對華關係、維護國家利益的機遇?

在涉華議題上一再跳腳的莫里森敗選,這不意外。他在山火肆虐時去夏威夷度假、洪災應對失措、議會性侵醜聞又暴露了黨團內部問題,以人口占比算,澳大利亞現在新冠新增感染率全球最高,通貨膨脹愈加嚴重……民眾早就煩了。

用BBC的話説,莫里森已“耗光奇蹟”。三年前大選,莫里森稱自己的勝利是個“奇蹟”,彼時他主打“反華牌”,現在已然不好使。相比之下,阿爾巴尼斯領導的工黨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能源政策”“創造就業”等選綱,在自然災害和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更切題。

此次大選,兩黨雖未大肆炒作“中國議題”,但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仍是很多選民關注的重點。特別是華裔選民較多的選區,自由黨和國家黨支持率極低,工黨領先優勢非常明顯。

澳大利亞是亞洲之外華裔人口占比最高的國家。近年來,“中國威脅論”“中國干預論”“新冠獨立調查”等反華論調在澳大行其道,煽起澳排華種族主義情緒,針對華人的傷害事件頻現,重創澳社會一向標榜的多元價值觀。

在許多澳華人看來,“每次中國政府被批評,自己也在被批評”,莫里森治下的澳中關係惡化給他們帶來了“附加傷害”。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民調顯示,近兩年超6成澳大利亞人認為澳中關係惡化對華裔造成了負面影響。

島妹認識的一位老華僑在莫里森宣佈敗選的第一時間發來微信,對選舉結果的高興之情溢於言表,並表達了對工黨修復兩國關係的期待。

電視播放莫里森敗選消息。圖源:新華社

不過,阿爾巴尼斯並未第一時間給期盼中澳關係改善的選民作出積極表態。週一上午,當被問及澳中關係時,阿爾巴尼斯表示,“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將仍面臨困難”“改變的是中國,而不是澳大利亞”。畢竟,他下午就趕飛機去日本參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導人峯會,參會前的發言,得考慮會議主導者的感受。

阿爾巴尼斯還説,“我們應該做的是把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試圖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玩弄政治手段”。如果真要從國家利益的角度開展理性行動,澳大利亞確實應該選擇改變。

畢竟這是一筆再清楚不過的賬: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第一大經貿夥伴。即便是在中澳關係再度惡化的2020年,雙邊貿易額仍佔澳貿易總額的28.8%(美國排第二,佔比9.2%);澳對華出口佔其總出口額的35.5%,比排在後面的5個出口市場總和還多。2021年亦如此,澳大利亞對華出口1157億美元,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每13個工作崗位中,就有1個與中國有關。

對此,澳大利亞人心知肚明。澳中關係研究院民調顯示,60%的澳大利亞人認為,若沒有與中國的密切經濟關係,澳大利亞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繁榮;77%的人對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的貿易限制表示了“極度擔憂”。超6成的澳大利亞人認為,澳政府應努力與中國建立牢固的關係,近80%的人認為“兩國有責任改善澳中關係”。

中澳經貿往來密切(圖源:Statista數據庫)

事實上,許多機遇擺在阿爾巴尼斯政府面前。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先後在澳大利亞和中國正式生效,對澳來説,RCEP涉及其簽署的10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能帶來更具安全韌性的區域供應鏈、更多出口機會。此前,工黨貿易發言人瑪德琳·金對RCEP生效表示歡迎,強調“中國的參與對確保各國在一個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內運作至關重要”。澳聯邦農民聯合會主席西姆森表示,RCEP正式生效,可能是兩國關係新篇章的開始。

應對氣候變化也是兩國合作契機。中國“雙碳”目標堅定、行動有力,澳工黨政府則承諾,要實施新能源政策,採取措施,使澳碳排放量到2030年減少43%,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此外,支持維多利亞州重啓“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與中國共同推進在東盟國家以及太平洋島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加強鐵礦石、稀土等原材料供應等,都可以成為澳緩解供應鏈衝擊、通貨膨脹、保障就業的抓手,就看新政府能否認清現實、付諸行動。

應該説,中澳兩國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站在兩國建交50週年的節點上,工黨政府完全可以甩掉所謂“包袱”、輕裝上陣,推動對華關係重回正軌,而不是像莫里森政府那樣,把自己綁上美國利益的戰車、充當馬前卒。

文/百里明頤

編輯/雲歌

來源:俠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