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美啓動互派留學生親歷者唐佔晞:“一輩子同中國打交道是美好體驗”

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道(文/楊士龍)

編者按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促成了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和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翻開了中美關係和國際政治的嶄新一頁。“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留學生羣體是中美雙邊交流的親歷者、參與者和受益者,自首批中國留學生1978年12月赴美、首批美國留學生1979年2月來華開始,中美教育人文交流一直是兩國關係中最活躍、最有韌性的組成部分。今年是基辛格秘密訪華50週年,《參考消息》與中國駐美使領館共同推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留華美國學生訪談錄”專欄,採訪促成雙方互派留學生的外交官以及從1979年至今不同年代來華美國留學生(包括短期交流人員和學者)代表,講述他們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與觀察體悟,再現中美關係發展進程中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歷史細節,為當今中美兩國尋求和平共處之道提供啓示。

約翰·查爾斯·湯姆森的職業生涯有35年都是圍繞中國展開的。談起這段輝煌歲月,他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數小時採訪中,經常不自覺陷入引人入勝的“內心獨白”。

湯姆森是美國前駐華外交官,人們更熟悉他的中文名——唐佔晞。對於親歷的美中關係重要時刻,他記得一清二楚。“能一輩子同中國打交道,特別是能見證中國的變化,是非常美好的體驗。”不久前慶祝80歲生日的唐佔晞説。

迎接第一批美國留學生

唐佔晞對中文的興趣發軔於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他在沖繩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他在嘗試學日語的時候,學習了一些漢字。回到美國後,他先後就讀於舊金山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中文系,後來他又於1966年至1968年在台北學習了兩年。

唐佔晞説,最終他獲得了舊金山州立大學的中文學士學位和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

離開哈佛大學後,唐佔晞在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的推薦下,加入美國新聞署,充分施展自己的中文才華。1978年6月,唐佔晞從台北調職北京,在美國駐華聯絡處負責文化事務工作。當時距中美正式建交約有半年時間。

197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的科技顧問弗蘭克·普雷斯訪問北京。他率領的代表團由美國政府各科技機構的高級代表組成,同他們對話的中方代表團則由中國副總理方毅掛帥。在這次兩國就科技合作展開的首次直接對話中,雙方就中美開展學生與學者交流達成共識。

據卡特2019年11月致信祝賀中美教育交流四十週年時回憶,普雷斯當時獲悉中方領導層擬派5000名中國學生赴美深造後,深感此事緊要,於華盛頓當地時間凌晨三點與卡特通了電話。卡特給普雷斯的答覆是,告訴中方,他們“可以派10萬名學生”。

1978年10月,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率領中國教育代表團訪美兩週,訪問結束時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中美教育交流諒解備忘錄。

唐佔晞説,中國代表團訪美期間受到了從西海岸到東海岸各所大學的熱情接待。“對東海岸大學的訪問從華盛頓特區開始。俄亥俄大學包了一架私人飛機來接代表團。飛機抵達俄州時,學校樂隊專門到機場奏樂迎接。美國學校對中國學生與學者來訪的熱情之高可見一斑。”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宣佈將於1979年1月1日實現邦交正常化。當天晚些時候,唐佔晞接到中國教育部的電話,獲悉中方要求在1979年1月1日前將50名科學家送抵美國。“我們僅有兩週準備時間,之前根本沒做任何文案工作。如何幫這些人走完所有程序,是一個巨大挑戰。”唐佔晞説,好在兩國在華盛頓達成交流意向後,中方已為首批500名赴美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選及其專業領域做了非常詳細的計劃,並向他提供了材料。

在唐佔晞和他的同事們以及中國教育官員的辛勤努力下,52名中國科學家於1978年12月26日登上了前往華盛頓的飛機。

1979年2月23日,第一批8名美國交流學生抵達同一機場。唐佔晞同中方代表一道在機場迎接了他們。

希望中美迴歸“上行週期”

1984年,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訪華,唐佔晞也隨團回到北京。里根的中國之行從1984年4月26日持續到5月1日,此行突顯了里根政府希望改善美中關係的願望,中美經濟關係其時已日趨緊密。

里根訪華期間,唐佔晞主要負責處理里根計劃發表的五篇演講的中文翻譯。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翻譯是一項極其艱鉅的工作。為了里根訪華,美國駐華使館特地從香港調來一台由設在馬薩諸塞州的王安電腦公司研發的文字處理機。

訪問期間引發媒體普遍關注的是,里根這位共和黨總統在講話中有關中美之間需要“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表態。

里根在人民大會堂的演講中這樣説:“我們幾乎生活在世界的兩端,可能在語言、習俗和政治信仰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但在應對當今時代的諸多重大問題時,美中兩國人民的立場並無不同。”

“我深感大多數人都有同感。兩國人民對和平、繁榮和安定有着共同期盼。這毫無疑問。但問題是如何處理雙方間的各種矛盾,矛盾總是有的。”唐佔晞説。

“美中關係有起有伏,一直在波折中前進。當前雙邊關係處於下行週期,但這並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要來了。我們需要努力消除分歧,但我希望雙方把重點放在合作上。”他説,“我們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如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反恐等。我希望我們能專注於此。同時,我們將繼續就分歧展開磋商,希望上行週期早日到來。”

要更多報道中美合作

唐佔晞不贊同“美國對華接觸政策是失敗的”觀點。他認為經濟發展必然會產生美國式自由民主模式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是一個由中央政府領導的國家,社會結構緊密、統一,而且非常牢固。中國一切都完美嗎?不。但我覺得總體上中國人民對政府是滿意的。很多調查説明了這一點。”他説。

“中國在過去一千多年裏一直是亞洲的領先國家。現在它又回到了從前的狀態,人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歷史太短,記性更差。”唐佔晞説。

“只要有好的政策,中國可以把它們非常迅速、徹底地付諸實施。因為中國有一個能夠統一執行政策的組織——中國共產黨,它實行民主集中制。”他説,“中國共產黨會聽取每個人的意見,但一旦做出決定,每個人都緊跟領導人和政策走,我想這正是中國成功的關鍵。”

2002年,唐佔晞再次回到中國,一直工作生活到2014年。他感到遺憾的是,中美在商業、教育和科學交流等領域的合作關係並未得到充分報道。“這件事情至關重要。如果美國民眾對中美合作瞭解更多,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會更積極。相反的是,現在你打開新聞一看,都是南海問題、台灣問題、新疆問題或西藏問題。”唐佔晞説,“它們不是美國的問題,也不會直接影響美國利益。我們應該關注中美關係中未被廣泛報道的積極部分。”

專訪中美啓動互派留學生親歷者唐佔晞:“一輩子同中國打交道是美好體驗”

唐佔晞(受訪者供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9 字。

轉載請註明: 專訪中美啓動互派留學生親歷者唐佔晞:“一輩子同中國打交道是美好體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