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斯柯達/起亞/雪鐵龍4S店 在平靜低迷中消沉
這幾年,大家都知道二線合資品牌不好過,然而當我冷不丁聽到同事説“廣州已經沒有一家斯柯達4S店了”,還是有點意外,如果一個品牌連在廣州這樣的城市都活不下去情況就相當嚴峻了,何況斯柯達今年不是剛推出了新一代明鋭麼。所以,我決定跑一跑幾個二線品牌在廣州的經銷店,去看看他們真實的生存環境。經過一翻斟酌,選擇了斯柯達、起亞、雪鐵龍,分別代表了德韓法三系的二線品牌。
門店數量減少 日常門可羅雀
我們這次調查的三個品牌在廣州均保留3-5家店的佈局,不僅在絕對數量上與一汽本田、東風日產、上汽大眾這些品牌動輒10多家沒得比,其中還有一半以上經銷店是在花都、增城、從化這樣周邊區域,運營成本較低。可見,它們在廣州區域的銷量表現已經嚴重影響經銷店的存活。
走訪中我們發現,這三個品牌在廣州的經銷商均已下調了服務標準,進店看車只有銷售人員簡單接待,問產品信息和訂單情況沒有問題,像過去那樣主動提供茶水、或是更多互動項目、兒童遊戲區什麼的已不復存在了。在店面裝修檔次上,也明顯沒有太多硬性要求,部分門店外牆顏色脱落、店內燈光略為昏暗,甚至張貼的宣傳物料為停產車型也不換。與同路段、同園區的日產、豐田、別克等店面相比,顯得有些沒落。
客流方面,一共走訪了8家店,我們探訪的時間跨度也比較長,三個品牌均有在工作日下午去,也有的是假日期間去的,其中只有斯柯達的廣物駿鋭店我們剛好碰到了另一波看車的客户,其餘店面在我們探訪的1個小時左右時間內,並未見其他客户到店諮詢。
據我觀察,這三個品牌的銷售人員,也都不太積極向作為看車顧客的我們推銷,在日常接待中表現比較平淡,略帶消沉態度。目前,不管是已經迎來了重要革新車型全新明鋭和K5的斯柯達、起亞,還是剛剛準備迎來凡爾賽的雪鐵龍,在終端的銷量情況均處於低迷狀態,也難怪銷售人員狀態消極,或許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會覺得一個品牌的低迷,並非個人努力所能改變。
不在低迷中爆發 就在平靜中消沉
低迷的情緒並非空穴來風,查詢數據我們發現,三個品牌銷量表現都比較疲弱。斯柯達今年8月銷量為8216輛,同比下降41.93%,前8個月累計銷量為80415輛,同比下降22.92%,其中作為今年的重磅換代車型全新明鋭8月銷量1770輛,上市3個月累計銷量6604輛。
起亞今年8月銷量為11691輛,同比下降46.48%,前8個月累計銷量為10.26萬輛,同比下降29.65%,距其年初定下的25.5萬輛銷量目標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而作為去年的重磅換代車型新一代K5,8月銷量707輛,今年前8個月累計銷量6406輛。途勝8月銷量1131輛,今年累計銷量15991輛。
雪鐵龍今年8月份銷量為2824輛,環比下降0.35%,較去年同期907輛銷量倒是有2倍以上增長,前8個月累計銷量為16062輛。其中作為主力銷量車型的C3-XR單月銷量為1587輛。凡爾賽預售兩個月累計接受訂單近萬台,新車將在9月23日正式上市,並開始進入交付期,據店內銷售人員透露,目前訂單已排到10月底11月份。
觀察三個品牌,不管是起亞、斯柯達還是正在為凡爾賽大造聲勢的雪鐵龍,都嘗試着借旗下支柱車型的換代來重新激發品牌的市場號召力,目前除凡爾賽未知之外,明鋭、K5應該可以説是宣告失敗了。要説起原因,我想除了作為全新車型的它們並未擺脱傳統設計開發的框架,產品魅力還不足夠讓消費者“無法拒絕”之外,更大的問題出在了多年積弱的弊病上。
汽車市場,向來是複雜的體系競爭。產品綜合實力作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國內消費者對設計的大膽創新要求很高,追求讓人眼前一亮的顏感,傳統車企在外資方主導下本來對國內消費趨勢不夠敏感,加之基因傳承等等的制肘,實在是個不小的挑戰,此外當下國內有節能減排和智能化兩大趨勢,傳統車企研發體系應對效率跟不上前沿水準,也是產品競爭力大打折扣的原因。
與此同時,當品牌處於下滑趨勢下,整個產銷鏈條處於壞循環,有太多因素可以成為一台車銷售的負面因素,比如廠家與4S店關係,營銷策略上傳下達,產能安排物流能力以及區域車源分配各個方面是否合理安排,甚至試駕車輛的調配,都涉及到多方利益,分分鐘就內卷。
比如在起亞K5換代車型剛上市時,本來給市場的印象是顏值在線,空間夠大,定價有誠意,可以考慮入手,但當顧客真正想要購買時,卻發現選裝包設計不合理,選了性價比不高了,不選又覺得一些關鍵配置缺失,且後期還曝出加價傳聞,4S店大耍“宰客”花招的負面消息,K5熱度一落千丈。
弱勢品牌重回榮光有多難,我想引入一個異業數據來加以説明。2020年由商務部和阿里研究院發起的一份中華老字號發展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認證的1128家老字號企業中,過半持續虧損,40%盈虧平衡,只有10%蓬勃發展,我關注到調查機構分析這些企業發展艱難的原因倒是可以套到傳統弱勢車企上,而且相對於餐飲、食品、服裝等品牌而言,車企的體系規模要放大幾十甚至百倍,其體系的改善也要更難以突破。
編輯説:
我們的走訪結果證明了我同事關於“廣州沒有斯柯達”的説法並不屬實,但同時我在想,近幾年網上時不時傳出一些品牌“退出中國”傳言的原因,是某種程度上我們主觀是認同一些品牌要退出中國的。我們的市場雖大,消費者卻在成長,引入海外車型直接投產就能賣爆款的做法已成歷史,一些對中國消費需求缺乏深入研究,對消費偏好變化反應不夠快,且在技術力進化上無法領先的品牌將日趨艱難,百年品牌也不是“免死金牌”。無力跟進趨勢者,激進也好,平靜也罷,積極也好,消沉也罷,終將難以逃避告別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