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市值衝破萬億之後,比亞迪已經穩穩地坐在了全球車企第三的位置,而它,也開始不甘於現狀,準備做出更多的新動作。

比如,隨時可能公佈的進軍歐洲市場計劃。

5月19日左右,比亞迪國際部的員工,開始大量飛向歐洲。第一站抵達土耳其,之後第二站匈牙利布達佩斯,比亞迪在那裏剛剛拿下最大純電動大巴訂單。之後,去往法國、荷蘭、德國。至今,他們已在歐洲忙碌1個月左右。而這,也只是明面上你我能夠看到的行程。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從2020年開始,比亞迪衝向歐洲的行為進入實質性階段。2020年計劃向歐洲銷售,2021年8月,比亞迪唐EV在挪威上市並進行交付,而它的目標是2021年內累計向挪威發運1500台唐EV。也就在2021年12月21日,比亞迪在挪威交付了1000台唐EV,初步打通了比亞迪體系內的中國至歐洲的出口模式。

進入2022年,2 月 16 日,比亞迪與烏茲別克斯坦的國有汽車集團UzAuto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解讀其協議,比亞迪與UzAuto合資建廠,已經開始不斷透露出“以此為基點發力歐洲市場”的信號。

萬億市值之後,出海才能繼續升值?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市值進入全球Top 3,本土市場已經佔據穩固的市場份額,比亞迪當今的處境同當年的特斯拉、豐田、大眾等基本一樣。近幾年,多家中國車企都在推進自己的出海計劃,它們共同的目標都是更多的業務機會,並且通過在全球成熟汽車市場裏攻城略地,來完成從本土品牌向全球品牌的突破。

想要出海,比亞迪的手中有人盡皆知的兩張明牌,第一是整車業務、第二是電動化核心部件業務。

整車業務部分,比亞迪當前在中國市場裏已經展示出了自己的技術能力優勢、供應鏈能力優勢。進入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因為電池漲價、芯片荒等原因,導致多家主流大廠的銷量快速下跌。對比來看,比亞迪在4月普遍交付量受影響的前提下,單月銷量10萬台以上,成為當月唯一一個破10萬銷量的品牌;5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破11萬台,是比亞迪在2022年裏連續第三個單月銷量超過10萬輛。

支撐整車業務一路攀升的,是訂單交付節奏。王朝、海洋兩條產品線的熱銷產品未交付訂單已經累積到50萬台,這還是六月初的數據,熱銷產品的提車週期來到2-3個月左右。現在唯一限制比亞迪銷量的是自身產能。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在此前的年度業績會上,比亞迪定下今年銷量目標在 120萬輛;隨着比亞迪第五座整車製造基地開始量產,預計年底比亞迪將實現 340 萬輛的年產能。產能向何處進一步釋放,僅依託當前的中國市場,其實還不夠,也不算現實。要知道,340萬輛的產能全部釋放,這個數字是2021年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的銷量之和。

第二張明牌,關於電動汽車核心部件能力,包括電驅、電控、電池。最近,關於比亞迪和馬斯克的故事很多,但在特斯拉官方闢謠後,後續的實際落地我們也只能等等看。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當前是有可能進入馬斯克另一家關於能源梯次利用領域的。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而在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的官方公佈有很多,幾乎所有車企都來和它聊過合作的問題,目前也確定了很多新合作。截至目前,我們能看的是,比亞迪動力電池在中國市場的熱度極高,一汽、紅旗、福特等等,都成為了它的合作伙伴。

另外,還關於半導體方面的能力。

整合來看,核心技術在汽車市場中的唯一性,是比亞迪當今高市值的核心原因。

打破原有的瓶頸,銷往全球,成為國際車企,顯然是一個擺在所有中國車企面前的陽謀,換言之,比亞迪必須出海。

出海,比亞迪瞄準了歐洲市場而不是美國?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實際上,早在2021年,你我就能發現比亞迪即將出海的預兆。

2021年上半年,比亞迪曾透露了2025年乘用車1萬億元,以及300萬輛的銷量目標,其340萬台產能如今來看也是為了完成這一目標而準備。在2021年8月的半年業績電話會上,比亞迪透露對於2025年的300萬目標,很可能會提前到2024年實現,且300萬輛乘用車,是由國內+海外構成的。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向成熟市場出海,比亞迪眼前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北美,一個是歐洲。

當下,它已在美國紮根多年,推進的是商用車領域的項目,不過美國的大巴市場保有量只有2萬台左右,未來機會不大,早先儘管拿到了關於新能源乘用車車載充電器的認證,當今來看也沒有更多相關推進。

推進歐洲市場的機會和準備,眼前看要比美國大得多。此前,比亞迪已於1998年在荷蘭設立了歐洲總部,後又在英國、匈牙利、烏茲別克斯坦開始埋下暗線。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2021年時,比亞迪的歐洲電池工廠已經開始了前期的招聘工作。之前有消息顯示比亞迪可能在英國建設電池工廠,但由於英國脱歐,可能會影響到出口到歐洲相關的關税等問題。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目前比亞迪還沒透露工廠的相關信息,但我們可以猜測一波,德國、瑞典和西班牙;德國具備特斯拉整車工廠和大眾的電池工廠,新能源汽車上下產業鏈發展較為成熟;瑞典具備較為成熟的電池產業鏈,歐洲本土電池企業已經開始出貨;西班牙政策扶持+大眾電池工廠定址,也存在一定可能。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另一種更為可行的方案,比亞迪在國內已經擁有電池上下游成熟的解決方案,對它來説在海外照搬這套解決方案做出適應性調整(法規、環保等政策),沒有必要和寧德時代、大眾、特斯拉、SK或LG化學選擇同一區域內競爭,也沒有電池訂單捆綁所以選址在荷蘭建立工廠能對歐洲市場的覆蓋面積更大、更廣,而且海運陸運也相對便利。

比亞迪出海已定,能不能保住市值還得看能不能把車賣得出去。

先去歐洲造電池,歐洲突破口在挪威、荷蘭?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翻看一下歐洲市場2021年的新能源銷量數據,全年總共售出223.7萬輛新能源車型(涵蓋新能源、插混車型),其中新能源產品佔據120萬輛;新能源汽車佔乘用車銷量的19.1%,比2020年增長將近8%。

根據銷量排名,挪威、荷蘭、瑞典、奧地利以及德國構成了前五名;其中挪威佔比63.7%,荷蘭和瑞典都有19%左右佔比。在歐洲市場最受歡迎的前三個新能源品牌以大眾、標緻和特斯拉為主,其中大眾汽車銷量佔比25%、特斯拉佔比13.9%、標緻佔比14.5%。

隨着歐洲電動汽車供應的增長,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特斯拉不再在市場上佔據如此主導地位。兩年前,特斯拉佔據新能源市場31%的份額,這主要歸功於Model 3的推出,再加之當時歐洲本土可選擇的車型太少(33款)。2021年,特斯拉在28個歐洲國家擁有16.7萬台銷量,但其市場份額跌至13.9%,僅比大眾汽車多售出1192輛。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但特斯拉Model 3在奧地利、比利時、瑞士、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希臘、挪威、葡萄牙和波蘭的新能源車型銷量榜第一;另外位列二、三位的是雷諾Zoe和大眾ID.3,歐洲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偏向於小型車/緊湊型車,對於價格寬容度也略高,能接受4.99萬歐元起步的特斯拉Model 3。

我們從以上歐洲市場銷量數據中,能大致分析出比亞迪出海歐洲的突破口有可能在挪威、瑞典或者荷蘭之中。分析其原因,三個國家新能源銷量在歐洲市場佔比都不低,而且挪威市場已經成為多家中國品牌出海的首站;瑞典有着較為成熟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前文提到比亞迪歐洲電池工廠也有可能建設在那;荷蘭市場2019年開始呈現13.7%的快速增長,當地新能源扶持政策會在2025年才結束。

以上三個國家,都有可能成為比亞迪出海歐洲的首站,挪威、荷蘭都曾提到會在2025年實現禁售燃油車;或許,比亞迪全面出海時間節點可能會在2025年,落地挪威或者荷蘭,在瑞典建立歐洲電池生產工廠。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最成熟的法國、德國,挑戰難度頗大。德國、法國的禁燃時間分別是2030年和2040年,而且本土的汽車企業相對發達,有大眾、奔馳、奧迪、寶馬、標緻、雷諾等諸多本土企業,再加之特斯拉已經在德國建立工廠並很快投入使用;比亞迪的產品在沒有經過德國、法國乃至歐洲市場驗證的情況下,直接進入將遭遇壓力。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雖然目前來看,挪威與荷蘭不一定能讓比亞迪在歐洲市場上穩贏,但較高的市場佔比=更多的機會、2025年禁售=需求增速將會非常快,比亞迪可以在這個市場中完成在歐洲的市場驗證與車型適配,推出更多的全球車型了;之後再逐步滲透入德國、法國這些歐洲核心市場,可能2030年是最晚的時間節點。

比亞迪市值破萬億,驗證了國產製造想要崛起必須要付出行動,現在有更多的企業明白腳踏實地地研發技術擁有核心技術儲備是重要的;接下來讓國產汽車品牌突出重圍走向全球市場,會遇到諸多難題,但比亞迪在手握成熟核心技術的前提下,國際化的發展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73 字。

轉載請註明: 核心員工已奔赴歐洲辦公,比亞迪可能在荷蘭建廠造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