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率先走上奧運競技場,霹靂舞憑啥?

帶着“叛逆”和“新潮”的標籤,霹靂舞在誕生之初曾受到主流文化的抵制,但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數十年之後,霹靂舞在眾多體育舞蹈類型中脱穎而出,率先進入國際奧委會視野,成為奧運會新增項目之一。

從街頭率先走上奧運競技場,霹靂舞憑啥?

街頭藝術的衍生品

布朗克斯地處紐約城最北部,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與景觀。自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地區逐漸老化,當時是全紐約最貧窮落後的區域,以犯罪率嚴重聞名。包括霹靂舞在內的街舞就是從這裏發展起步,逐步走上世界各地的街頭和舞台。

霹靂舞,英文為“Breaking(打破)”,中文譯為“布雷克舞”,由於其眼花繚亂的動作而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霹靂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交通與信息的滯後,布朗克斯地區無所事事的年輕人經常在街頭跳舞,用這種獨特的娛樂方式宣泄自我情緒,反抗被剝奪的工作權利。

如今的霹靂舞技術要素主要包括搖滾步、整體動作、腿部動作、定點四大內容,代表性的倒立定格動作、令人眼花繚亂的腳步移動、在地板上或空中的高難度旋轉等,無一不使這種舞蹈充滿了視覺衝擊力和節奏感,受到年輕一代的歡迎。以至於不少從業者認為,霹靂舞不僅僅是一項運動,還能釋放人們為生活奮鬥而產生的壓抑和激情,這才是霹靂舞的本質。

從街頭率先走上奧運競技場,霹靂舞憑啥?

上世紀80年代,英國男孩在街頭練習霹靂舞。

從鬥舞到體育競技

經過幾十年的變化發展,霹靂舞已不僅僅是一種街頭藝術,因為具有極強的競技性,它逐漸演變為有固定規則的競技運動。其他舞種講究與音樂結合,表達意境或故事,而霹靂舞類似於體育運動,在力量、體能方面就首先對選手有很高要求,並且需要很好的身體協調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貼切地評論道,職業霹靂舞者既不是藝術家,也不是運動員,而是兩者的結合。

霹靂舞和奧運會的第一次“牽手”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閉幕式上,當歌手演唱《All Night Long》時,在焰火的映照下,來自10多個團體的200名舞者面對10萬觀眾跳起霹靂舞,伴着急風暴雨般的音樂節奏,舞者們或搖擺舞蹈,翻騰跳躍;或全身倒立,以頭觸地,迅速旋轉;時而揮舞雙臂,時而兩肩觸地或拿大頂,數百萬觀眾在電視機前看到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幕。世界範圍內如火如荼開展的霹靂舞賽事有很多。2019年12月在廈門舉行的中國街舞聯賽揭幕戰,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霹靂舞官方賽事,設霹靂舞男、女組(14歲以上)、霹靂舞U14組、Freestyle三個項目,後因疫情改為線上比賽。在2021年,霹靂舞首次進入全運會;全運會結束之後,霹靂舞國家隊正式成立。

從街頭率先走上奧運競技場,霹靂舞憑啥?

入選奧運會和亞運會

近年來,奧運會在賽事關注度以及受眾羣體上都遇到嚴峻的挑戰,國際奧委會不得不採取對策,將目光投向年輕羣體。國際奧委會希望依靠更有活力的項目吸引年輕人,從而帶動日漸走低的收視率,使奧運會可以在年輕羣體中更受歡迎。

作為東道主的法國,對2024年夏季奧運會新增項目的選擇要求是,“可以在社交媒體分享,能讓一羣人聚到一塊展現自己的生活方式,並能每天練習且不受環境和場地影響的運動。”這讓他們最終把目光鎖定在霹靂舞上。

據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2018年公佈的數據,僅法國就已擁有350多個霹靂舞俱樂部,會員規模以百萬人計算,參與年齡基本在30歲以下。每年法國都會舉辦十場左右街舞大型國際賽事和560場全國性賽事。依託良好的市場基礎,給霹靂舞順利入選巴黎奧運會提供了契機。

吸納霹靂舞符合時代發展潮流以及激勵新觀眾、吸引年輕人的辦賽原則,奧運會需要體現觀賞性、文化性、參與性以及包容性。“霹靂舞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也與巴黎2024年奧運會希望呈現的內容不謀而合,我們希望舉辦一屆獨具創新、更接近年輕羣體、更有都市氣息、更能走向場外的奧運會。”巴黎奧組委主席埃斯坦蓋表示。

國際奧委會執委會2020年12月7日召開會議,同意2024年巴黎奧運會增設霹靂舞、滑板、攀巖和衝浪4個大項。其中,霹靂舞是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從正式入列的4個項目來看,“受年輕人喜愛”“極具觀賞性”無疑是共同的標籤。時隔9天的12月16日,亞奧理事會第39次全體代表大會也宣佈霹靂舞成為杭州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同樣歸屬於“體育舞蹈”。

本月初,巴黎夏特萊劇院舉行了世界霹靂舞錦標賽決賽,古典莊嚴的五層環形劇場當晚座無虛席,1600名觀眾為霹靂舞者炫酷的舞技和動感的嘻哈音樂而尖叫喝彩。霹靂舞擁有龐大的羣眾基礎和年輕的受眾羣體,對於渴望年輕人和更多關注度的奧運會而言,這或許正是霹靂舞擊敗拉丁舞等體育舞蹈,率先被奧運會選中的原因。

入選奧運會和亞運會,將賦予霹靂舞更持久的體育生命力。但目前比賽打分系統尚未統一,日韓和歐洲都有各自的打分系統,有的是按照“技術分”+“藝術分”的評分標準,也有的是細分為原創、難度、完成度等標準綜合評判選手的表現,因此霹靂舞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競賽裁判系統,既能保證體育的競技性,同時又不違背霹靂舞的原有理念,並且能夠得到參賽者的公認。這也許就像它的英文名稱“Breaking(打破)”一樣,改變一切、不斷創新。

延伸閲讀

霹靂舞與“太空步”

“太空步”因邁克爾·傑克遜的演繹而風靡世界,併成為他的標籤之一。這個霹靂舞動作其實並非傑克遜的原創,而是一羣街頭黑人男孩傳授給他的。

1983年3月24日晚,邁克爾·傑克遜獨自走下樓梯,戴上一頂剛剛買來的寬邊禮帽,開始練習一個新學的舞蹈動作。“那是一個霹靂舞動作,叫做Popping。”他在自傳《月球漫步》中提到了“太空步”的起源,是洛杉磯的幾個街舞小子教了他,然後經過他的改造,才有了“太空步”。

其實,在這之前也有舞者表演過這個動作,但那時的滑步只是“後退步”的雛形。傑克遜第二天要去參加“摩城”(Motown)唱片公司成立25週年紀念晚會,屆時他將演唱那首《比莉·瓊》(Billie Jean),為此他在原有基礎上設計了一套類似機器人的舞蹈動作,其靈感大部分來自當時正流行於洛杉磯的嘻哈街舞。那個原名叫Popping的動作傑克遜剛剛學會還不熟練,他必須抓緊時間練習,因為他預感到第二天的演出將決定自己的未來。

事實證明,那場演出以及那段剛剛練熟的“太空步”(也稱“月球漫步”)最終把傑克遜送上了神壇。傑克遜首次展現了他的“太空步”,在音樂的伴奏下,看起來像是往前邁步,實際上卻向後移動,其舞步輕盈使人在視覺上產生舞者不受地心引力又或慣性影響的錯覺。“太空步”雖然不是傑克遜首創,但永遠和他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時至今日不少流行歌手仍在鑽研“太空步”。

圖源:IC Photo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15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街頭率先走上奧運競技場,霹靂舞憑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