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月銷量猛跌 車企們紛紛緊張起來!為何中國品牌卻齊齊升價?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蔚來身居高位往下試探

比亞迪棄油從電率表態

奔馳開低保高端車市場

大眾欲復刻特斯拉反哺

新能源大軍加入、疫情的阻力、零配件供應鏈緊張等因素,使得整個汽車市場動盪不安,銷量成為各大車企最頭疼的問題,因此紛紛採取手段穩局勢。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車企都陷入到緊張的局勢當中,更是有車企要開拓新的“支線”逐漸完善產品體系,從而在市場上獲得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各大車企分別都在採取些什麼樣的措施,來應對當前的惡劣的大環境吧。

蔚來汽車:慌?不存在的!

對於蔚來汽車來説,局勢雖緊張,但銷量一點都不慌張!在過去“芯慌慌”的一年裏,蔚來汽車所受到的衝擊並不大,去年全年累計交付新車91,429台,同比增長了109.1%,已經連續兩年翻番。直到目前為止,蔚來車輛累計已交付167,070台。

蔚來汽車作為國內三大新勢力“蔚小理”當中的一員,它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往高端的路線發展。

也正是因為蔚來汽車在面對BBA之流仍舊有出色的銷量表現,讓蔚來汽車在高端新能源市場上穩住了腳跟,開始動搖新的念頭——往下探!

有報道稱,合肥市經開區與蔚來就NeoPark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整車二期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配套項目簽署合作協議,協議中還指出,蔚來旗下全新中高端品牌智能電動汽車產品生產基地將落户合肥,計劃在2024年建成投產。

往下探這並不代表“擺爛”,而是儘可能爭取多面開花的局面。

試想一下,從它當前的在售的車型定價當中可看出,即便是當前最入門的車型——蔚來ET5,起售價也是處於30萬以上的水準,部分車型最高更是踏進60萬元的售價區間,對位的基本都是BBA這類一線的豪華品牌,坐實高端的形象。

但如果蔚來汽車把價格稍微往下探打造一支中端品牌,這意味着所面向的羣體會變得更廣,當然也算是變相向大眾、本田、豐田等合資品牌搶佔市場份額,令產品線變得不在單一,蔚來的下探是為了實現更全面的收割!

2022年4月3日,比亞迪正式宣佈燃油汽車整車生產,並專注於兩電(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的汽車業務,可以説比亞迪是全球首個正式實行純燃油車停產的車企。

公告一出,有不少網友認為比亞迪的做法稍微有點不太理智,新能源汽車始終有它的侷限性所在。

但事實並非如此,據比亞迪給出銷量情況顯示,比亞迪3月份乘用車全繫累計銷售104338台,其中DM車型佔50674台(即插混車型),EV車型則佔53664台,而純燃油車銷量已經為零。

由此可證,純燃油車的停產並不會為比亞迪帶來多大的影響,反而是進一步推動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或許大家會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問題是最大的侷限性,但別忘了,比亞迪並非單一隻推純電動車,插混車型尤其是帶DM-i超級混動的車型更是它的王牌。

因此,比亞迪這招快刀斬亂麻的操作,是為了讓比亞迪更專精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確保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Ola Källeniuscn曾在《金融時報》未來汽車峯會上表示:“我們的品牌目標是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

梅賽德斯-奔馳的意圖很明顯——專精於高端車型,以進一步鞏固品牌高端的形象。這也意味着低端車型將不會受到太大的重視,甚至有停產的風險以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梅賽德斯-奔馳也曾透露過,除了現款車型,接下來接來將不再向美國市場提供V177 A級車型(A220W/A220W4),這也側面應證着梅賽德斯-奔馳已經逐漸開始實行相應的應對措施。

對於奔馳這種頂級的一線豪華品牌來説,同樣也面臨着考驗,為了梅賽德斯-奔馳更專注於高端車型以及縮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梅賽德斯-奔馳將很有可能會逐步簡化產品供應占戰略,低端產品或將面臨停產,奔馳A級或為首要目標。

同樣地,大眾汽車作為歐洲市場的銷量頂流,面對糟糕的大環境也將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返哺。

據此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大眾集團將電動車重心分別轉移到中國和美國,其中中國市場則會優先考慮。然而,在短短一個月之後,赫伯特·迪斯就改變了他的想法,還是決定把重心優先放在美國市場。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國內分別有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以及大眾安徽MEB工廠三座MEB純電動工廠,三者合力最高產能能達到150萬台,是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

只可惜,國內消費者對大眾的純電動車似乎並不太感冒,去年ID.系列上險量僅為6萬多台,甚至不如咱們比亞迪單款車型的年銷量...

因此,為了儘可能地把產能給利用起來,復刻特斯那套中國生產返銷海外的操作也是極為符合經濟效率的!

想必大家都能感受到咱們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發展多年,已經開始逐漸展現出真·彎道超車的跡象,從以往只走中低端親民路線,到如今敢於叫價30萬甚至60萬或以上,看得出咱們自主品牌已經開始擁有足夠的底氣去跟老牌合資甚至一線豪華品牌BBA之流叫板。

那麼在這糟糕的大環境下,如果老牌合資或一線豪華品牌仍舊以傲慢的姿態行事,在奮起直追的自主品牌則很可能會成為受益最大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