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快評丨書記市長“加碼防控”被問責,傳遞強烈信號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以“一刀切”、加碼的做法換取安全,事實證明並不“安全”

在“就地過年”倡導下,今年春運人口流動規模,應該比此前預估的小得多,這無疑減輕了春節疫情防控的壓力。在此大背景下,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對防控層層加碼,搞過度防控措施,但一些地方仍然令行不止,自行一套。2月1日,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就通報了3起疫情防控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一些書記市長被問責。

根據通報,17日凌晨5時,綏化市所屬肇東市對外發布公告,“限制人員乘火車和經陸路卡口進入肇東”。公告一出,在羣眾中造成了恐慌情緒,影響了當地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公告前一天,肇東市召開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會議,在域內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市委書記張偉志、市長隋旭鵬、副市長王寶峯等領導小組成員研究決定,採取更嚴格的“一刀切”管控措施,限制人員乘火車和經陸路卡口進入肇東。

同樣是在黑龍江,大慶市所轄的肇州縣,當地對國內返回肇州人員採取“21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費用自理”的管控措施。結合肇州縣當前的疫情狀況,可以認為此舉更多是為杜絕外來輸入風險,減輕疫情防控壓力。

目前,綏化市委給予張偉志批評教育,市紀委監委給予隋旭鵬、王寶峯批評教育;責成肇東市委向綏化市委作出書面檢查。大慶市委給予肇州縣委書記王恩龍批評教育,市紀委監委給予縣委常委吳也誡勉談話;責成肇州縣委向大慶市委作出書面檢查。

眼下,黑龍江、吉林境內有個別中高風險地區,防控形勢相對嚴峻。對疫情防控“嚴”一點,出發點可以理解。但關於春節疫情防控,國務院早已作出明確規定,對高、中、低三類地區,實行科學分類精準防控,各地不得搞“一刀切”,不搞加碼防控。兩相對照,上述做法,上不合規定,下不得民心,相關官員被問責,實在不存在什麼“冤不冤”的理論空間。

因為過度防控,相關書記市長被問責,在這一輪防控中雖不多見,卻及時傳遞出強烈的信號。

防控加碼,政出地方。作為疫情防控指揮部領導的書記、市長,即使系一方主政者,也是該給“黃牌”就給“黃牌”,這是為了及時叫停,防止在防控的錯誤方向上越走越遠。科學防控,實事求是,是任何時候都要在心頭默唸的。有錯必糾,強力糾偏,更是疫情防控中不可缺位的。

最近網上流傳着一張圖:中央要求“從低風險區返鄉持綠碼即可”,到省裏卻變成“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市裏就變成“要居家隔離”,到鎮裏變成“核酸證明+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到村裏變成“禁止返鄉”。這張圖雖有戲謔演繹成分,卻也折射部分實情和民意。中央及各地監督部門及時出手糾偏,正是為了不讓段子演變成現實,不讓戲謔掩蓋了煩心。

疫情發生已逾一年,常態化防控下,已有許多成熟做法、成功經驗。對於各地而言,既有創新經驗,也有作業可抄。因此,一到疫情防控的特殊節點,就搞“加碼”、搞“一刀切”,“動作變形”甚至荒腔走板,是説不過去的。疫情防控,需要有定力,不要一遇則慌亂;需要實事求是,要與當地的疫情狀況相吻合。一旦加碼和越界,就可能會影響到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也許在個別主政者眼中,“一刀切”相對是輕鬆的選擇——你看,我都這樣嚴格了,“出了事”還能怪我嗎?表面上,是嚴格,是負責,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扛起責任。在“一刀切”的後面,是否有兩相權衡取其輕的價值排序作祟?不排除有個別地方主政者,在“一刀切”被斥懶政,與防控不力的各種潛在不利影響之間,作出了自我的價值判斷。現在,對一些“一刀切”、加碼防控的主政者進行問責,就是要明確昭告,此路不通。

無論是對疫情防控,還是主政者自身,期望以“一刀切”、加碼的做法換取安全,事實證明並不“安全”。這一點,值得更多的地方及其主政者殷鑑。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江隱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