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支持、援建重大項目助力香港持續繁榮――“東方之珠”起航新程

晴空萬里,波光粼粼。藍天白雲下,恢弘壯麗的港珠澳大橋猶如一條巨龍飛騰在碧波之上。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三週年。

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隨着時間的推移,更日益成長為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數據顯示,3年來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2100萬人次、出入境車輛超過310萬輛次。截至今年9月份,大橋海關監管貨物240.8萬噸、貨值3383.8億元人民幣。

從遙不可及的夢想到今日跨海連心的世界級工程,被譽為橋樑界“珠穆朗瑪峯”的港珠澳大橋是“大國建造”的一張閃亮名片。

“為進一步完善香港交通網絡和可持續發展,公司承建了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觀景山至香港口岸段工程,創造了諸多香港工程之最。”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陳誠介紹,比如在香港首次使用全斷面灌漿加固及整體箱涵頂推技術,建造了世界單個箱涵截面積最大的箱涵頂推隧道;最早在機場島上開展爆破工作。

位於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的跨境電商作業場所於去年7月份正式運營。出境物流貨車從這裏出發,30分鐘內即可抵達香港國際機場,1小時內可達香港葵涌碼頭,15分鐘內可達澳門國際機場。

更加便利的不只是交通。香港的繁榮發展始終浸透着內地人民的辛勤汗水。

從民生工程到重大基建再到各類住宅,紮根香港40多年的中國建築國際承建了香港15%的公屋,平均每15個香港人就有一個住在其興建的房子裏;累計填海造地面積超過900公頃,相當於香港島面積的1/9;承建了香港超過25%的醫院項目,參與建造的醫院病牀數超過香港總病牀數的1/8。

“國家的發展戰略為香港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陳誠表示,中國建築國際將在基建、民生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持續深耕,努力為香港民眾拓展幸福空間、創造美好生活。

信心背後是國家強有力的支持。“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內地與港澳各領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備受矚目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港澳專章字字珠璣,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前不久,《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公佈,方案聚焦“擴區”和“改革開放”兩個重點,圍繞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具體舉措。

“前海合作區擴區後總面積超120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半香港島,它距離新界西部、北部僅約4公里,盼望未來香港市民面向前海,上班應該到前海,做其他專業服務也可面向前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如是描繪深港“雙城記”的構想。

“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香港的命運始終同祖國休慼與共,香港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央一直念茲在茲。

讓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全國青聯推出中央惠港青年新舉措。實施香港青年內地實習計劃,5年內為香港青年提供1萬個內地實習崗位;實施香港青少年內地交流計劃,5年內為香港青少年提供2萬個赴內地交流機會;實施“千校萬崗”全國大學生就業服務行動香港青年專項行動,5年內為香港青年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

集聚資源助力香港融入發展大局,中央將大力支持香港參與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支持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香港落地,進一步擴大國家科技資源對港開放、吸納更多香港科技工作者加入國家級學會……

“香港過去兩年經歷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現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時表示,隨着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社會恢復安全穩定,香港現在又處於一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今天的“東方之珠”面臨着千載難逢的機遇,期待香港人民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擁抱未來,起航新程。(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央政策支持、援建重大項目助力香港持續繁榮――“東方之珠”起航新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