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的道路愈發擁擠,上下班高峯擁堵的時間越來越長,就會有不少的消費者願意多花一些錢,去買自動變速箱的車型。他/她們想要的,就是一個動作掛上D擋就完全不用繼續操作的暢快感,跑快跑慢就是踩油門的事兒。
雖説自動擋看是隻有一個行車擋,可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不同「設計年代」的自動變速箱都有不同的擋位提示。只是駕駛者習慣於“只使用”D擋行車,並寄望於它“一擋走天下”。 相對麻煩的“3-2-1擋” 假如你現在開的車,是“設計年份”比較久遠的車型,比如説豐田佳美2.2、日產風度A32這類車。自動擋把的擋位排列,除了常見的“P-R-N-D”外,還有“3-2-1”、“L”的擋位顯示。
什麼意思?這就是説,如果你掛在D擋行車,那麼行車電腦就會根據速度、噴油量和變速箱油壓等條件自己決定換擋的時機。也就是説,不用管踩油門開就行了。
有一些自動擋的老車,在擋把的解鎖按鈕下方,有一個標註“O/D”的按鈕。此按鈕通常會出現在老款式、4擋自動變速箱上。這個O/D的按鈕就是OverDriver超比擋的開關,當O/D按鈕被按下去,就是超比擋打開,日常行車時候可以跳升至最高擋第4擋。
當按鈕彈起時,即O/D擋關閉,行車電腦只會把擋位跳升到“最高擋的前一擋”,也就是第3擋來行駛。
把擋把掛在“3”、“2”的位置時,從靜止起步的話,變速箱最高就只能升到3擋或2擋。所以當我們下長坡的時候,就可以反過來將擋把掛在“3”擋、“2”擋的位置,讓變速箱固定在3擋或2擋,提高發動機轉速形成擋剎,減輕制動系統的負擔。 簡單直接的“L”、“+/-”擋 相對新式一點的自動擋,則會有加+/減-擋的操作。這個就很簡單了,只需要掛入D擋後,再橫向撥動擋把就能進入手動操作模式,然後再根據車速選擇不同的擋位即可。
至於“L”擋的操作就更簡單了,直接在長下坡的時候直接掛入L擋,然後控制好速度,其他的擋位操作可以完全交給行車電腦去負責。此外,“L”擋在老式的自動變速箱上基本是1擋。除了長下坡的狀況外,在車輛重度負載或者是負載且需要在斜坡起步的話,也都可以掛上“L”擋起步。
踩剎車才是難點 之所以要提到自動擋車型如何控制擋位,是由於車輛在長下坡路段會隨着動能的原因而使得車輛速度越走越快。靠制動系統是可以完成減速動作,但制動卡鉗和制動盤在長時間的摩擦後會發熱繼而膨脹,導致制動力衰退。
那麼,長下坡路段的剎車應該怎麼踩?第一要做的肯定是保持整體速度不要太快,路面限速50km/h,就別想着讓自己的車可以跑70km/h。原因是在於,哪怕是用低擋位行車,試圖通過發動機制動去拖慢車速。
但過快車速會把發動機轉速被拖到高轉區域,減速效果沒有變得更好。所以,先用剎車把車速降下來,再用發動機制動穩定控制速度,快了就用剎車來輔助。不管是碟剎還是鼓剎,總的思路就是別讓制動系統長時間摩擦工作、出現過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