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拿2萬億美元跟中國競爭,德國前高官喊話:我們根本做不到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兩個多月來,為了恢復經濟,已經啓動了1.9萬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法案。近日還要啓動一項3萬億美元的“撒錢”計劃,第一步是分出2萬億美元用來刺激基建,與中國競爭。拜登3月31日表示,這項計劃覆蓋了道路、橋樑和寬帶等基建。

“與中國競爭”,是拜登對內團結兩黨,對外拉攏盟友的核心“賣點”。但在3月25日,德國前外長和前防長髮表文章稱:我們沒法軟禁中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西方應該依靠合作而不是對抗的方式進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驗下,西方扮演的領導者角色,或制定的標準和規則已經不再被人們接受。在近期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很明顯地反映了這一點。疫情之下,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確沒有領導抵制新冠疫情大流行,更沒有向欠發達國家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然而,中國承擔了這一重任。

去年,中國與亞太地區14個國家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幾乎佔到全球貿易的30%,雖然該協議目前還不成熟,但比歐盟更重要一些。此外,中國還在去年底與歐盟完成了《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新的經濟重點和動力軸心正在轉移,新冠大流行加速了一些領域的發展,讓西方國家與中國的競爭更加激烈,同時還檢驗了政治制度的信譽和有效性。美國試圖對中國實施孤立和脱鈎,並不會讓這個世界維持平衡狀態,反而是美國“身體力行”,給世界提供了經驗教訓,説明對抗戰略要付出高昂代價,且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據統計,美國與中國進行的貿易戰,讓美國GDP損失了大約3200億美元。

顯然,對抗戰略不合時宜,拜登政府若繼續採取“與中國競爭”的策略,並將歐洲和亞洲的合作伙伴拉攏進來,顯然是不可取的。歐洲與德國將積極參與協商,因為在與中國的經濟貿易中,歐洲有自己的經驗總結。

中國與歐盟的協定準備了7年的時間,如今能夠完成協議,是雙方合作共贏的體現。目前,中國參與到世界的貿易關係當中,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多邊協議,美國、日本、歐洲等國也應該走這樣的道路,相比通過艱難的對抗,將14億中國人進行“全球軟禁”,不如走與中國一樣的道路,其戰略成功率才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