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變成大玩具,年輕人的新寵有多燒錢?

摩托車變成大玩具,年輕人的新寵有多燒錢?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張夢依,編輯:劉楊,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核心提示」

“趁年輕,騎仿賽,骨頭斷了好得快”。近段時間,社交媒體上颳起了一陣摩托車熱潮。摩托車,一個自由而又拉風的成年人大玩具,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心頭好。摩托車行業也由此被帶火,一個千億級的市場正在形成。

在搖號買車難度堪比登天的北京,出行一向是個大問題,加上疫情反覆不定,買一輛摩托車作為代步工具,逐漸成為北漂一族的首選。在上海、成都等經濟發達的高線城市,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戴着頭盔、騎上心愛的小摩托,享受城市休閒娛樂時光。

社交媒體上,考本、買摩托、跑山、參加摩托車俱樂部、改裝等話題,都是熱愛騎行的年輕人關注的焦點。同時,性感可愛的女騎手們,也正成為摩托車圈的新生力量。據天貓數據,過去一年,超過12萬名女性消費者在天貓淘寶購買了摩托車輪胎。

為興趣愛好花起錢來時,摩友們絕不手軟。有人每年花在玩車上的錢甚至高達十幾萬。不管是車型、騎行服,還是頭盔、車牌,摩托車圈都有着從上至下的鄙視鏈。雖然豐儉由人,多數人仍以實用價值為導向,但真的燒起錢來,有人可以上不封頂。

爆火的摩托車行業,為摩托車品牌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傳統車企、國際摩托車大牌都在爭相入局,企圖拿下這塊大蛋糕。摩托車防護、服飾、改裝,以及衍生的文化、旅遊、餐飲等延伸產業,也迎來了春天。

年輕人的社交新寵

最近一段時間,摩托車成社交媒體上新的流量密碼。我們注意到,小紅書上摩托車相關筆記達到了59萬篇,抖音上“摩托車”相關的視頻播放量也達到了557億次。

不少博主會向粉絲推薦摩托車分類和型號,從帥氣的跑車到復古的踏板,再到機械感十足的街車,吸引着喜好各異的粉絲們。此外,新手選盔指南、新收入門摩托推薦、摩托車穿搭,也是摩友們熱議的話題。

其中,“女騎”是首屈一指的流量之王,博主們紛紛戴上覆古頭盔,穿着吊帶和熱褲,跨坐在帥氣十足的摩托車上秀着美好的身材。還有走“痞幼風”的博主穿着JK制服和百褶格紋裙開起了摩托,少女心和酷颯的摩托車文化形成強烈反差。

事實上,摩托本身就具有強烈的青年人屬性,其自由、激情、帥氣的特質和年輕人的精神氣質不謀而合。

一位女騎博主認為:“騎行的快樂是購物、看電影等娛樂方式無法提供的,享受風在耳邊呼嘯,享受在一條沒有車的馬路上120碼的刺激,這種在路上的感覺,給了年輕人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中,做一名追風少年,或許是不少人熱愛摩托的原因。

摩托車變成大玩具,年輕人的新寵有多燒錢?


社交媒體上的女騎手

這波摩托車熱潮中,女性的消費能力已經成了不容忽視的力量。一位川崎車行的銷售人員表示,他店裏的消費者中,女性已經超過了男性,“現在學摩托車、買摩托車的好多是網紅,北京的女網紅都流行玩這個。”

摩托車消費的“她經濟”色彩,也從電商平台的銷售數據中體現出來。天貓數據顯示,2022年4月至今,天貓摩托車輪胎的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近100%。同時,消費者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女性用户佔比越來越大。過去一年,超過12萬名女性消費者在天貓淘寶購買了摩托車輪胎。

隨着摩托車熱度上升,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了考本大軍。今年六月,李彤和老公雙雙泡在駕校裏考摩托車駕照。學習時間一共三天,第一天教練教如何啓動摩托車,第二天從早上八點一直訓練到晚上八點,第三天參加道路考試,考試通過,並且繳納2000元的學費,就可以拿到一張摩托車駕照。

李彤説:“現在考駕照太火了,我們每天刷空餘名額,才預約到了培訓的時間。”目前,她已經看上了姜戈的一款300排量踏板摩托車,各種費用算下來大概三萬塊錢,車上還能帶一個人,一家兩口人終於實現了“出行自由”。

90後女白領齊佳佳是在2020年初疫情那段時間買的摩托車。她説,因為汽車搖不上號,電動車還得充電,跑不了多遠,“摩托車成了能選擇的最有可行性的交通工具”。而且,摩托車的油耗比汽車低得多,齊佳佳粗略估計,油費算下來比地鐵費略低,但通勤時間只有地鐵的一半。

經過朋友推薦,齊佳佳入手了一款兩萬左右的國產摩托車,她的北漂生活質量也因此直線上升。週末想出門的時候,如果坐地鐵或者打車不方便,都可以靠摩托車搞定。從密雲到平谷,跑遍北京完全沒問題。

劉奈騎摩托車上班已經有兩年多了,他感覺摩托車一共經歷了兩波熱潮,第一波和政策有關,2018年底,北京頒佈新政策,臨牌電動車三年後不能上路,原來騎電動車的市民紛紛騎上了摩托車。第二波始於2021年末,公交系統因為疫情臨時關停,人們轉而騎摩托車日常通勤,加上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摩托車熱度越來越高。

摩托車消費正呈現爆發態勢。根據公安部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摩托車新註冊登記271萬輛,同比增長33%。2021年全年摩托車新註冊登記1005萬輛,比2020年增加179萬輛。

在一、二線城市,一些熱門暢銷款摩托車很難買到現貨。據上述銷售人員透露,目前想買一款Vespa155cc復古踏板綠色,要等兩個月,川崎忍者400則要等四個月,寶馬水鳥要等七八個月,本田佛沙350甚至要等一年才能提貨。

成年人的大玩具,有多燒錢?

我們從業內人士那裏瞭解到,目前摩托車價格一般在2萬左右,高端品牌部分車型價格可以達到五六十萬。在消費市場,以國產品牌最受歡迎,其次是日本品牌、中外合資品牌和更高端的歐美品牌。

買摩托車的年輕人,有的出於通勤出行和實際需要,這類消費者一般會選擇5萬以下的車型,有的則屬於重度愛好者。在這些發燒友眼中,摩托車就是成年人的大玩具,具有鮮明的社交屬性,他們也心甘情願為了自己的愛好一擲千金。

佛山青年聞西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喜歡玩二手車,因為“沒有購置税,很多也改裝好了,性價比很高”,而且他幾乎每年都會換一部車。

從接近20萬的本田非雙ADV拉力車到寶馬,再到鈴木的跑車,每換一次車,聞西都要虧5到10萬。儘管主流消費者購買的摩托車多在5萬元以下,但在聞西這樣的重度玩家看來,十幾萬的車只能算中端。

這還沒算上裝備。聞西在裝備上也很捨得花錢,一件皮衣六七千,一條褲子三千多,手套一千,頭盔八九千。而且這些裝備不止買一套,可能買兩三套衣服褲子,不同衣服褲子搭配不同車型。算下來,每年他花在玩車上的錢要十幾萬。

對此,齊佳佳表示:“買裝備都是豐儉由人的,一般來説,頭盔比較值得投資,普通的國產品牌一千左右,好一些的進口品牌要幾萬,騎行服便宜的五六百可以拿下,進口的就要上萬了。”

除了裝備,改裝摩托同樣十分燒錢。很多年輕人玩摩托非常看重顏值,但對排量和性能不滿,於是選擇改裝。

我們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很多玩家喜歡錄製自己的改裝視頻,比如將一台爛大街的摩托車改裝成美式復古Bobber風格。還有的玩家會將復古踏板車的坐墊改成奶白色,配上白色野餐籃和彩色手機支架,將原本復古的摩托車改裝得更具女性化色彩。不管是LED大燈、升高腳踏,還是分離手把、前後防摔柱,玩家都可以發揮創意。

據北京姜戈俱樂部主理人金蓮哥哥介紹,改裝首先是改裝車輛的性能,例如貼膜,一般需要兩三千元,其次是傳動系統,換一套也得兩千元左右,有的玩家還會更換配件及輪胎,粗略算下來,也需要五千元左右。而這只是入門價格,如果要深度改造,花費的可能要幾十萬甚至接近百萬。

他表示:“改裝動力是為了加大排量、提速,而復古改裝是表達自我,體現的是個人審美。大家都想讓自己的摩托車更有個性,與眾不同。”

伴隨着改裝文化的流行,摩托車配件的銷量迎來高峯。數據顯示,今年618預售期的前4個小時,摩托車騎行服線上成交額同比增長近8倍。今年一季度,頭盔耳機、風鏡、摩托車記錄儀、手機支架等熱門裝備品類同比增長超過50%,此外,賽車服、騎士護具、騎士包、摩托車貼紙和貼膜也銷量大漲。

在摩托車圈內,有着京A牌照的車主是當之無愧的土豪,處於鄙視鏈頂端。這是因為摩托車京B牌照不能上四環,上公路,只能走輔路,而京A牌照除了長安街不能走,其他地區都能走。

目前,北京市已經停發了京A摩托車牌照,市場上的京A牌照也價格一路上漲,從2015年的8萬左右上漲至34萬左右,堪比一輛汽車的價格。

商家瘋狂入局,摩托車是好生意嗎?

火熱的摩托車消費市場,正在推動着摩托車生產端的迅猛發展。據中國摩托車商會數據,2021年,我國摩托車產銷量再次恢復到2000萬輛,達到自2014年以來的最好水平。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摩托車銷量將會達到約2332萬輛,成為一個千億級的行業市場。

中國摩托車商會常務副會長李彬也曾公開表示,我國摩托車防護、服飾、改裝,以及衍生的文化、旅遊、餐飲等延伸產業發展迅速,呈倍數增長,相關產值達千億元。

為了搶奪中國摩托車市場,各大摩托車品牌紛紛在中國建廠,不斷髮力加碼。美國知名摩托車品牌哈雷2020年關閉了印度的工廠,並在2021年12月與錢江達成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

此外,不少車企也想分一杯羹。去年8月,長城汽車100%控股的長城靈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經營範圍包括摩托車、摩托車零部件及配件的研發。而在2021年9月,吉利旗下子品牌領克還發布一張摩托車海報,外觀酷似貝納利黃龍600,引發業界關於其入局摩托車行業的猜想。

行業利好之下,頭部摩托車廠商收穫了一個豐收季。中國摩托車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摩托車生產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43.84億元,總利潤21.05億元。雅迪、宗申、隆鑫、春風動力、錢江等摩托車企業的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摩托車變成大玩具,年輕人的新寵有多燒錢?

與此同時,駕校、俱樂部、裝備、品牌代理車行等摩托車行業的周邊生意,正呈現井噴態勢。但目前不少從業者都由愛好者轉變而來,仍停留在為愛發電的階段,變現能力和專業化程度仍有待加強。

玩了兩年摩托車後,車手聞西在廣東佛山開了華騎機車俱樂部,主要經營摩托車維修保養,二手車租賃買賣,休閒娛樂、會員活動等生意。這傢俱樂部共有10名員工,兩層加起來一共600平米,開業半年多,還沒賺到錢。

在聞西看來,摩托車行業雖然處於上升階段,但圈子還是比較小,客户數量還不足以支撐像這麼大的一傢俱樂部。他表示:“摩托車的區域性比較強,大多做本地生意,客户大多是周邊居民,很難開拓新客源。”目前,他在抖音上開直播賣起了裝備,期待能拓展新的收入來源。

鍾情姜戈牌摩托車的金蓮哥哥,在2019年6月成立了北京姜戈俱樂部,由業餘愛好者轉型為了俱樂部主理人。三年過去了,北京姜戈俱樂部從40多人發展到3000多人,是全國最大的單一車型俱樂部。

除了偶爾會接一些和商家合作的團購活動,俱樂部仍然以公益性質為主,會定期舉辦北京郊區的跑山活動和公益活動。金蓮哥哥表示:“過度商業化,就變味了,這不是我們這些愛好者的初衷。”

摩托車在變成網紅代步工具的同時,也承受着外界的諸多質疑。

李彤觀察到,有的博主露胳膊露腿騎摩托車,沒有向粉絲和網友宣傳騎行穿護具的重要性,新手可能會照着學。“比如穿個吊帶短褲摔着了,500斤的車砸身上就很危險。看着穿着很漂亮,其實這些不戴護具的女騎手穿的都是‘血肉模糊’套裝。”

不少業內人士也擔心,一些違反交規、不文明的飆車行為,以及隨之攀升的交通事故,會給摩托車行業帶來政策風險。

這類摩托車交通事故並不罕見,北京市交管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京涉及摩托車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上升5%,且多為單方事故。北京市交管局事故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亡人事故中,絕大部分為通勤、“跑山”、快遞外賣駕駛人,佔所有駕駛人的九成以上。為了防範安全隱患,北京警方已加大摩托車組團跑山,違反規定限速追逐等行為。

摩托車在網絡走紅的過程中,能否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和公眾印象,能否持續破圈長紅,仍然是其發展壯大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應受訪者要求,李彤、齊佳佳、劉奈為化名)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58 字。

轉載請註明: 摩托車變成大玩具,年輕人的新寵有多燒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