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嶽嶽
不久前,媒體曝光了甘肅省榆中縣斥資9億元建設市民公園的問題。這樣一組公共工程,因為出現在一座剛脱貧不久的的西部縣城,又因為投資很大,外觀氣派,讓當地政府揹負鉅額債務,而引發了很大關注。
在記者採訪中,當地發改部門負責人回答,該公園是按照適度超前的理念來進行設計的。如果説本着對城市未來發展負責,從長遠發展考量,凡事打一個提前量,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這樣一座公園的建設究竟算不算適度超前,或者適度超前的“度”把握得準不準,卻是值得深究的。
從新聞中可以看到,耗資2.8億元的城市展覽館建成多年卻仍不知作何用,價值2000多萬的“智慧榆中”軟件系統,至今也並沒有數據接入,此外還有造價690萬的漢白玉玉帶橋、239萬的秦漢風格南大門、270萬的大屏幕、1300多萬的大舞台……因為遠離市中心,中看不中用,市民對這樣的“適度超前”頗有微詞。
建公園,改善人居環境,方便市民休閒生活,屬於民心工程,當然是好事。但民心工程最講究一個良心,講究一個實打實、心碰心,講究一個輕重緩急的價值排序。就在當地斥巨資建公園的同時,一些棚户區改造的安置房因資金短缺已停工,每人每月400元的安置過渡費從去年開始也在拖欠,僅國有土地上的安置房項目拖欠羣眾的安置過渡費等就有3000多萬元。兩相比照,很容易得出結論:這個公園並不屬於當地的急難愁盼,不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煩心、最憂心的事。
每一個民生問題的解決,都要看條件、看基礎、看家底,都必須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循序漸進,決不能超越發展階段。對於這樣一個剛脱貧不久的縣城,做民生工作,必須把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統一起來。家底不厚、財力不足,就應該確定首先要幹什麼,儘量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幹錦上添花的事,分清輕重緩急,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因此,相比於建設一個高大上的公園,優先解決老百姓的住房、醫療、教育等急難愁盼,更應該排在民生建設的第一位。
適度超前,過了這個“度”,就會淪為面子工程。豪華的市民公園看似撐起了縣城的面子,實則讓縣城丟掉了裏子。事實上,忽視民生問題、大建形象工程在當地已不是第一次。2019年,當地就因為耗資6200萬修建兩座秦漢仿古城門,被住建部通報批評。為什麼此類事件總是屢禁不止、反覆上演,究其根源,還是領導幹部的政績觀出了問題。打着適度超前的幌子,靠借債出“政績”,脱離實際好大喜功,不顧條件一哄而起,實際上就是政績觀錯位、權力觀扭曲、責任心缺失的具體體現。這樣的做法,背離民生工程初衷,背離人民至上初心,既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又影響地方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決反對,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