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南方地區持續出現大範圍、高強度的高温天氣。昨天,中央氣象台發佈今年首個高温紅色預警,今晨中央氣象台繼續發佈高温紅警。這是我國現行預警系統實行以來,第一次發佈國家級高温紅色預警。在這場高温天氣中,40℃變得常見,將其稱為一場“歷史性的高温”也不為過。
關於這場高温還將持續多久,南方多地的預報員給出了一致答案:至少“未來十天高温天氣仍將持續”,局地最高氣温可達44℃左右。從全國範圍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副熱帶高壓仍將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高温天氣仍將持續發展或維持。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表示,今年的高温天氣除了屢次刷新氣温紀錄,持續時間長也是顯著特徵,今年的高温天氣開始時間偏早,預計結束時間偏晚。“這種特徵之後可能也會越來越顯著,這跟氣候變化背景密切相關。”
8月13日,安徽阜陽,當地高温天氣持續,出行的市民採取各種方式抵禦熱浪。圖/IC photo
全國高温紅色預警將至少維持四到五天
昨日18時,中央氣象台發佈今年首個高温紅色預警,今晨,中央氣象台繼續發佈高温紅警。關於這場高温天氣的特點,上海、重慶、浙江等“高温重災區”給出了一致答覆:“高温天氣具有極端性,最高氣温、高温日數或持續時間已經破歷史紀錄,未來高温天氣仍將持續。”
截至今天(8月13日),上海今年出現35℃以上高温日數共40天,40℃以上的高温日數為6天。
今年7月以來,浙江省高温熱浪天氣出現了極端性的顯著特徵,高温出現的時間早,發展迅速。其間,浙江全省35℃以上高温日數平均為32天,38℃以上平均為17天,均為歷史同期最多。浙江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婁小芬介紹,省內多次監測到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温,以及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温日數。
重慶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羅娟介紹,今年7月以來,重慶氣温顯著偏高,降水顯著偏少,高温日數偏多、強度偏大。目前重慶已經出現了兩輪高温天氣過程,全市的平均高温日數達到了29.3天,為1951年以來同期的第二多,僅次於2006年。在8月11日,重慶北碚監測到了極端最高氣温43.7℃。此外,重慶奉節縣、潼南區、梁平區、城口縣的日最高氣温均超過當地歷史極值。
8月10日,“火爐”重慶高温天氣持續,不少市民在涪陵紅酒小鎮水上樂園玩水消暑。圖/IC photo
關於這場高温還將持續多久,各地的預報員們給出了一致的答案,至少“未來十天高温天氣仍將持續”,最高氣温在38~44℃左右。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從全國範圍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副熱帶高壓仍將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高温天氣仍將持續發展或維持。“8月12日下午,中央氣象台發佈了今年首個高温紅色預警。高温預警的發佈有嚴格的業務規範流程,當過去48小時有四個及以上省份的部分地區連續出現最高氣温40℃及以上的天氣,以及預計未來高温天氣仍將持續時,我們就要發佈高温紅色預警。根據監測,在過去48小時,四川、重慶、浙江和江蘇的部分地區出現了40℃的持續性高温天氣。同時,通過對大氣環流的分析,預計未來兩到三天,從四川盆地到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的高温天氣仍將持續。初步預計,高温紅色預警至少會持續四到五天。”
高温灼傷農作物、引起乾旱,對南方農業經濟作物造成影響
陳麗娟介紹,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今年6月以來我國出現的罕見高温天氣,有可能成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一次高温事件。
持續的高温天氣,對於農業會有影響。6月13日以來,浙江東部、河南西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北部等地因高温少雨,土壤墒情偏差。“尤其是南方的經濟作物,高温會影響其生長髮育。像江南地區的茶樹、部分水果作物如柑橘、芒果等會被烈日灼傷。”陳濤説,針對這樣的高温天氣,農業方面要及時進行補水作業,比如噴灌降温。同時,把已經受到高温影響的“壞果”及時清除掉,儘量減輕高温乾旱對農業的不利影響。
8月11日,茶農在杭州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的茶山上為茶樹澆水“解渴”。圖/IC photo
陳麗娟表示,受高温天氣影響,未來一段時間氣象乾旱有可能進一步持續,或有加重趨勢。預計秋季長江流域降水偏少的可能性仍然比較大,尤其是中下游地區,有可能會出現夏秋連旱。
高温天氣也拉高了人們對能源的需求。6月13日以來,河北、山東、浙江、河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省份電網以及西北電網、南方電網用電負荷均創歷史新高,上海居民7月上旬用電量同比去年增長33.56%。“受高温的影響,居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比較大,所以要尤其注意對電力能源的保障。”此外,陳濤建議,民眾在高温天氣期間,要儘量減少長時間的户外活動。要及時補充水分,防範熱射病以及其他跟高温天氣相關的潛在疾病影響。
今年夏天被“拉長”,預計高温結束時間較常年偏晚
今年熱得不尋常,在大汗淋漓之餘,人們不禁會對天氣發出靈魂拷問:“今年到底為什麼這麼熱?”
就目前的天氣系統如何“製造”出高温,陳濤給出了第一層解釋:今年這場極端高温天氣的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的異常。“目前從監測上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範圍偏大、強度偏強,在它的控制之下,南方地區整體上受下沉氣流控制,天空晴朗少雲,白天在日照輻射的影響下,近地面加熱效果顯著,因此出現了比較大範圍的高温天氣。”
8月9日,湖北襄陽,立秋後連日高温,許多市民來到江邊戲水、游泳,享受江水清涼。圖/IC photo
今年曠日持久的高温,背後的成因環環相扣,追溯起來可以倒推到海洋的温度異常上。“夏季出現高温熱浪事件,從氣候的角度來講是正常的,但今年夏季的高温熱浪事件的持續時間、強度,以及影響範圍,確實都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這不僅是天氣尺度的問題,背後有更深層的氣候原因。”
對於我國近期的高温天氣,陳麗娟給出了氣候學上的解釋。大氣環流對氣温的影響是最直觀的,正如陳濤所説,目前副熱帶高壓的異常造成了我國近期的高温天氣。陳麗娟補充道,從更長的時間尺度來看,今年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都是異常偏強的,而且向西延伸。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範圍變得非常龐大,與常年相比,南邊界向南擴張,北邊界向北擴張。“這種特徵,據我們的初步分析,和今年的海温異常也有密切的關係。”陳麗娟表示。
今年的高温天氣除了屢次刷新氣温紀錄,持續時間長也是顯著特徵。這在人們看來,會有整個夏天被“拉長”的感覺。“與常年相比,今年的高温天氣出現的時間偏早,我們預計它結束的時間也會偏晚,所以高温天氣持續時間偏長。這種特徵,之後可能也會越來越顯著,這跟氣候變化背景密切相關。”
在以後的夏季,類似的高温酷暑天氣出現的頻率會更多。“温室氣體的影響效應是非常強的。如果未來全球變暖持續,那麼高温酷暑出現的可能性會更大。” 也就是説,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持續時間長、不斷刷新紀錄的高温熱浪事件可能會成為一個新常態。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陳靜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