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與高鐵通信設備最後一次“親密接觸”
中新網廣州2月25日電 題:與高鐵通信設備最後一次“親密接觸”
作者 王極 陽雲志 鄧選豔
“蓄電池電源單體電壓13.6伏、外來電源220伏、UPS電壓12伏。”“正常。”2月24日凌晨3時10分,在京廣高鐵線1703號基站裏,通信工老李與工友正在對高鐵通信設備進行測試和檢修。
下個月6號就要正式退休的老李,全名叫李君,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公司長沙電務段的一名高鐵通信工,主要是負責轄區448.6公里光纜、4.74公里漏纜以及京廣高鐵23處基站高鐵通信設備的檢修與養護。
據瞭解,通信光纜是高鐵行車調度指揮、電子客票以及旅客服務等重要工作的數據傳輸通道,為全國鐵路信息通信互聯互通提供保障。一旦光纜中斷,將導致高鐵列車大面積晚點。
“今年春運因疫情的因素,客流量較往年小,但日常的設備檢修和養護他從來不會懈怠。”該段長沙南高鐵通信車間劉繼輝説,老李就是這麼個責任心很強的人。
説起老李的故事,還得從42年前講起。
1978年,17歲的李君進入株洲電務段從事通信設備檢修與養護工作,在後來的幾十年時間裏,先後輾轉廣東、湖南省等多地,他的足跡和汗水遍佈“嶺南大地”“瓊州寶島”“三湘四水”。
“我這一輩子很平淡,沒有幹過什麼轟動的大事,但乾的每一項工作都對得起‘鐵路人’這個光榮的身份。”談起自己的鐵路生涯,老李這樣對記者説,難忘的事情太多,有趣的故事也不少。
80年代初,鐵路通信設備較為落後,傳輸通信設備使用的是架空明線,是車站與車站之間工作人員辦理行車的重要通話保障,養護困難較大。
“架空明線的支架高8米至12米,形似一個‘十字架’,那‘一橫’的支架叫‘橫擔’,須攀爬上去蹲着檢修作業,有時在上面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老李笑着説,蹲在上面經常被周邊的村民誤認為是小偷“蹲點”,鬧出過不少啼笑皆非的事情。
2010年6月26日,當時年紀已半百的老李,作為業務骨幹被抽調參與廣珠城際鐵路建設。
“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時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得與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起出發,晚上六七點鐘才能回到項目部。”老李説,工地就在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架空橋上,無論是嶺南的驕陽或是暴雨,橋上作業一待就是10多個小時,半年的時間又黑又瘦,家人都快認不出來。
“老李這人是全工區公認的好脾氣,對工友和善。唯有一次,他發起脾氣來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與老李共事多年的工長劉智奇打開話匣子。這件事要追溯到7年前,在一次夜間“天窗”作業過程中,一名工友因粗心大意,導致一處通信光纜引入槽盒上的2顆螺絲鬆動未及時發現。
“那塊引入槽蓋板一旦掉入股道被動車組撞擊,那後果不堪設想。”老李不好意思地説,當時也沒想那麼多,發了一通脾氣,但事後跟這位工友道了歉。
“人越老越不捨,以前最怕通宵參加夜間‘天窗’,現在卻只想再多參加一次。”説起退休的事情,老李不由發出感嘆,在崗位上最後一次與朝夕相處幾十年的設備“親密接觸”,他希望這個時間過得再慢一點……(完)
【編輯:王詩堯】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