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隨着國內汽車市場規模的相對收緊,造車沒有以前那麼掙錢,似乎已經是現實了。因為在過去幾年間,很多車企為了搶佔市場,提升優勢,大量引入新車型、新產能,導致在當下的市場規模下,很多車企的產能嚴重過剩,而且競爭導致很多車型的單車利潤大幅度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之前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股,包括特斯拉、蔚來、比亞迪能夠出現股價大漲,但是傳統汽車廠商的股價卻沒能大幅上漲,原因就能解釋通了,因為利潤被攤薄,所以車市復甦之後,傳統汽車的利潤增加也是非常有限的,而新能源汽車股儘管泡沫很大,但是作為投資標的,的確更有盈利空間。

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而存在上述情況的車企中,自主品牌尤為嚴重,經歷了幾年的價格戰,儘管現在很多三四線自主品牌,也就是當年發起無底線價格戰的主角們已經以倒閉、邊緣化的形式相繼離場之後,留存下來的自主品牌廠商們的產品在價格方面卻沒能真正起來。相反,這些自主品牌的單車利潤依然處在比較低的狀態,和這些車企的高銷量、高營收似乎並不相符。

説到自主品牌,就必須要提到長安、吉利、長城三大品牌,因為它們最能代表自主品牌的整體表現。2020年,長安汽車的累計銷量為200.37萬輛(含合資),而2020年的營收預計在800億元—900億元,預計淨利潤在28億元—40億元,我們就按40億元的淨利潤來算,那麼單車平均的利潤僅為2000元左右。

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吉利汽車2020年全年銷量為132萬輛,由於吉利汽車還沒有公佈全年財報,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進行估算。不過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的廣義單車利潤為4334元/輛,其實已經算是不錯的單車利潤表現了。

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長城汽車2020年的全年營收為1032.82億元,歸屬公司股東的利潤為53.92億元,而長城汽車2020年全年的銷量為111.6萬輛,那麼廣義單車利潤為4831.4元,相比於長城汽車頂峯時超過1萬元的單車利潤,如今長城汽車在這一塊下滑也是非常明顯的。

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那麼現在的情況就變成了,暢銷的自主品牌們銷量看上去很高、營收數據也很高,但就是到了利潤方面,攤到一款車上就沒有多少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既有“歷史”的問題,也就是自主品牌價格戰的問題,也有如今市場競爭的影響。首先是合資品牌的傾軋,我們知道,隨着中國汽車市場從高速增長變為低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合資品牌也開始在產品價格上進行讓步,這就讓優勢品牌好不容易等來那些三四線自主品牌離場,就迎來了合資品牌的降價。對於自主品牌們來説,就只能通過壓低價格來獲取銷量和市場份額,所以在價格上自然還是上不去,或者説就算是漲價,也只能是非常謹慎的“小漲”。

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但是對於這些暢銷品牌來説,提升優勢又讓它們的成本大增,我們知道,最近幾年自主品牌在一些零部件的搭載上,都使用到了一些比較先進的配置和部件。比如很多國產10萬級SUV產品已經搭載了來自愛信的8AT變速箱,這種變速箱的成本並不低;而且類似於全液晶儀表、電子檔把等等看上去比較高大上的配置,成本其實也不低,而且由於自主品牌們對很多新技術都比較追逐,導致的結果就非常明顯了,那就是成本更高,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暢銷自主品牌的利潤一定會被攤薄,也就造成了看上去銷量很高、營收很高,但是單車利潤很低的情況,説白了,就是這些暢銷品牌很多都是在為供應商“打工”。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主品牌在缺少尖端的核心技術以及更響亮品牌的情況下,就只能眼看着利潤被供應商攤薄。

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實際上,對於當下的很多自主品牌,就算是一線自主品牌來説,也都是一樣,在傳統汽車領域,可能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自主品牌的銷量連創新高,營收也可能越來越高,但是在單車利潤這一塊,能夠實現同步增長的可能性很低,甚至隨着自主一線品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單車利潤還有繼續下滑的空間,這對於自主品牌們來説,似乎是宿命一樣的存在。雖然現在很一些自主品牌的產品價格上去了,但是在成本方面的付出可能更多,導致的結果就是單車利潤依然沒有實質性增長,當然了支撐自主品牌銷量的車型,大多都是相對廉價的車型,這就導致就算是高端車型,也很難帶動平均利潤的增長,這也是現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銷量高、營收高、單車利潤低,暢銷自主品牌的錢,被誰掙走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