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好友,不説再見
“成年人的告別儀式很簡單,你沒有回我消息,我也便默契的沒有再發,就這樣安靜消失在彼此的生活裏,好像從沒有認識過一樣。"
——摘自某微博動態
01
你的列表裏有多少人,還有幾個人是你能肆無忌憚給ta發消息的?
有沒有哪個好友是讓你感到遺憾的人?遺憾你和ta的聊天窗口可能再也難以更新。
而現在想了又想、刪了又刪也不知道以什麼話來作為開頭,最後只好關閉聊天窗口,默默嘆息:算了,以後再聯繫,總有機會的。
然後將“以後”無限延長,以後、以後的以後……
塗靜想起帆帆,她們是高中時的同桌,像影子一樣互相陪伴着,歡聲笑語不斷,相互吐槽不斷。
高中結束,塗靜邁入大學,而帆帆因為一些原因選擇了復讀。塗靜記得那時候,她們還是挺要好的吧,自己會分享初入大學的新鮮,帆帆也偶爾樂觀地吐槽復讀的辛苦。
可是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她們之間的聯繫慢慢就少了。
直到有一天,塗靜不知是終於鼓起勇氣還是一時頭腦發熱,快速打下一行想了很久的話,狠狠心按了發送鍵,又馬上切換頁面,刷起微博。沒有迴音,塗靜熱騰騰的等待漸漸冷卻下來。
終究,帆帆成了自己的一個“消失”了的好友。
02
是什麼時候開始自己不再和帆帆分享喜怒哀樂了呢?
塗靜又翻了翻她們的聊天記錄。那次帆帆説考試要來了,心裏壓力有些大的時候,自己正在外面聚餐呢。她其實一直理解帆帆的壓力與焦慮,可也只能無力地回覆“加油”、“不要緊張”一類不痛不癢的話。
自己有時候其實也在用“萬能話術”敷衍帆帆吧,事後也會想多説幾句,終究是以“算了吧”收尾。
因而倆人總是寥寥幾句,就再無後續。
也許我們並不想用萬能話術來”敷衍“好友,”敷衍“這段關係。
可整天在生活和學習中像只陀螺一樣旋轉着的我們,身體上和心情上都十分忙碌的我們,再也沒有辦法靜下心、耐下心來共情、來仔細回覆。
而當我們彼此經歷的東西不同了,生活空間不同了,再也沒有那麼多共同話題,偶爾想向對方分享自己的心情,也會被“算了,ta不會懂的”勸退。
於是,我們就像上面説的,“消失”在彼此的生活裏,好像從沒有認識過一樣。
03
後來塗靜還是常常想起帆帆,可再也不試着去發消息了。塗靜想,也許我們都會有一個“消失”的好友,有一個遺憾的人。
可“消失”又怎樣,我們一起相互陪伴過那段時光,這就足夠了。
有一天,塗靜也許不再記得帆帆的樣子甚至名字,可她不會忘記和帆帆一起奔跑的夏天和那段青葱歲月。
一個人在生命中走來走去,身邊的人不可避免地會更迭,而當我們不再見的時候,時間會為我們善後,把美好的回憶留給我們。
我們攥着這段回憶,各自奔赴自己的人生,偶爾再想起,就像卡爾·薩根所説,“在廣袤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當中,能和你共享同一顆行星、同一段時光是我的榮幸。”
那些”消失“的好友,此刻你想起了誰?
圖文編輯|聰明的壞腦闊
也許我們彼此陪伴過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