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地區衝突是否會升級
這是10月19日在納卡地區拍攝的在衝突中被摧毀的車輛。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當天呼籲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衝突各方停止對抗思維。新華社/美聯
9月27日,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爆發武裝衝突。自1994年亞阿達成全面停火協議以來,雙方因納卡問題的武裝衝突時有發生,這一輪衝突為近些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納卡地區衝突爆發是多重矛盾疊加的結果。衝突主因是歷史遺留的亞阿兩國在納卡地區的領土糾紛。但是,兩國間的恩怨存在已久,此外,第三方的軍事支持和政治干預,也使得衝突變得更為複雜。
歷史表明,納卡地區衝突這類因領土糾紛引發併疊加民族、種族、宗教、歷史恩怨等因素後,往往會演變為“民族戰爭”。民族戰爭的特點是一旦爆發就會迅速升級,政治和外交解決難度大且效果有限,即使短時間內休戰,也是為下一次交火蓄力。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持續至今的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就是“民族戰爭”的典型案例,而阿以衝突正是中東地區形勢長期動盪的根源。
此輪納卡地區衝突已產生外溢效應。據報道,納卡地區已經發現有來自敍利亞的武裝分子。
納卡地區問題的產生,與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亞、阿鄰國有歷史淵源。儘管這些國家自身也是安全問題纏身,但當前,當務之急是遏止高加索地區乃至周邊地區的安全形勢趨於複雜和惡化。
可以判斷,這些國家面臨的現實問題並非選擇是否介入,而是必須介入、儘快介入以及介入的時機和方式。
納卡地區衝突長期化和嚴重化不符合俄羅斯利益,但是,俄羅斯已做的外交調停只能實現短暫停火,這就迫使俄羅斯必須以更強硬的方式介入,不排除直接出兵的可能。
俄羅斯和亞、阿兩國都曾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且三國都為獨聯體成員,在歷史和現實上,俄羅斯對兩國都有較大影響力。俄羅斯在亞美尼亞有駐軍,與阿塞拜疆接壤,且與兩國都是夥伴關係。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中指出,保證獨聯體地區安全是保證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俄羅斯《外交構想》中明確,獨聯體為俄羅斯外交的首要方向。
應注意到,納卡地區衝突具有很強的典型意義。當今,在中東、北非、西亞、南亞等地緣熱點地區,多個國家之間因領土、文明和文化上的衝突,處於緊張對峙或激烈對抗狀態,短期內看不到緩解趨勢,且不同程度上都有地區外大國直接或間接介入。
納卡地區面積僅4400平方公里,在如此狹小的戰場內,衝突爆發僅一週,亞阿雙方就都蒙受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
10月2日,亞美尼亞副總理阿維尼揚稱,阿方有1280名軍人死亡,2700人受傷,被摧毀20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10餘架有人駕駛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10月3日,阿塞拜疆國防部公佈戰況,宣稱摧毀了亞方的23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250門火炮和導彈系統、38套防空系統、10個指揮控制中心、7個彈藥庫和130輛軍車。
此輪納卡地區衝突再次驗證了“戰爭首要是對抗雙方意志的比拼”這一論斷。納卡地區戰況激烈,衝突雙方的戰損速率和程度在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都非常罕見。與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等信息化戰爭相比,儘管此輪納卡地區衝突中亞阿雙方的作戰節奏不算太快,但由於雙方的戰爭意志極為堅決,造成戰場殘酷性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亞阿都已開始全國動員。當前的戰場消耗速度表明,亞阿雙方在力量和手段上基本不作保留。要知道,戰前,阿塞拜疆僅擁有135架戰機和1451輛坦克等重型裝備,亞美尼亞則分別為64架和747輛。亞美尼亞國防部表示,在4.5萬現役部隊基礎上,可再徵召170萬人。在裝備數量、動員能力、經濟實力等戰爭潛力方面,阿塞拜疆強於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則在戰鬥精神、作戰經驗、訓練水平等人員素質方面佔優。
此輪納卡地區衝突中,機械化戰爭和信息化戰爭兩種形態並存,這是由亞阿兩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和兵力結構決定的。亞阿兩國武裝力量均承繼蘇軍,受限於國家小實力弱,兩國軍隊均以陸上力量和陸戰裝備為主,空中力量弱小,作戰飛機老化。納卡地區的地理條件決定了亞阿雙方進行的主要是在有限空中力量支持下的陸上戰爭。
此輪納卡地區衝突中,無人機的作戰使用非常引人矚目。無人機成為阿方空中作戰力量的主力,依靠以色列研製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機和土耳其生產的TB-2打擊型無人機,摧毀了亞方的S-300和SA-8防空導彈、坦克/裝甲車輛、火炮等大量裝備。
TB-2無人機屬於“低慢小”目標,難以被探測發現,並可依託山區地形規劃突防和攻擊路徑,非常適合納卡地區的戰場環境。2020年3月,土耳其在敍利亞伊德利卜省發起“春天盾牌”行動,就曾大量使用TB-2、“安卡”等型無人機,給敍利亞政府軍造成重大損失。
亞方主要使用便攜式防空導彈、防空火炮和電子戰系統應對,擊落阿方各型無人機100餘架,嚴重削弱了阿方空中力量,阿方攻勢進而被遏制。
亞方電子戰系統的作戰應用也備受關注。亞方裝備的俄製“驅蚊劑”電子戰系統,有效抗擊了無人機、遠程制導火箭彈等來襲的阿方空中目標。
電子戰系統這類“軟殺傷”手段,作用區域大,攔截效果好,相比進攻一方具備不對稱的作戰成本優勢。俄製電子戰系統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已經在烏克蘭東部地區、敍利亞等戰場上得到實戰檢驗。
目前,衝突升級的徵兆已經出現,那就是亞阿雙方都開始使用彈道導彈襲擊對方重要目標。阿方使用以色列進口的“勞拉”(LORA)彈道導彈,打擊了連接亞美尼亞與納卡地區的一座公路橋樑,而亞方威脅動用“伊斯坎德爾”“圓點”彈道導彈予以反擊。上述導彈都屬於戰役戰術導彈,突防能力強,毀傷威力大,主要用於打擊敵方縱深的指揮所、通信樞紐、機場、防空陣地、軍事基地、集結的部隊等目標。
亞阿兩國都沒有核能力,不會為彈道導彈搭載核彈頭,彈道導彈的使用更多的是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對方的任何目標都可能被摧毀。
為消除這一嚴重威脅,10月13日,阿方突襲了亞方的彈道導彈系統。亞方反應強烈,指責阿方將為戰局形勢變化負全責,並保留對等攻擊阿方目標的權利。
看上去,此輪納卡地區衝突升級似乎難以避免。以機械化戰爭形態為主,決定了此輪納卡地區衝突的消耗戰特徵,雙方進行全國動員表明衝突將長期化。無人機、電子戰、防空系統等信息化作戰力量發揮重要作用,表明此輪納卡地區衝突將成為又一個先進武器“試驗場”,併為其他國家介入提供了契機。彈道導彈等敏感性武器若得到不受約束的使用,雙方不排除將尋求更具殺傷力的武器,那麼亞阿進入全面戰爭的風險將急劇增大。
李大鵬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