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被美國“坑”,歐盟“戰略自主意識”覺醒了 | 新京智庫

接連被美國“坑”,歐盟“戰略自主意識”覺醒了 | 新京智庫
▲3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出席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圖/新華社


近期,大國競爭日趨激烈。

值此之際,拜登近日飛赴歐洲參加北約、G7、歐盟“三連峯會”,擺出一副美西方“團結一致應對危機”的姿態。

然而在峯會前夕,歐盟於3月21日緊鑼密鼓出台了一份《戰略指南針計劃》,旨在加強自身安全與防務能力,打造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事行動力量。

歐盟輪值理事會主席國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在歐盟峯會後直言,歐盟應加大對自身防務,尤其是先進武器裝備的投資,另外,還應加強對歐洲國防基金的共同投入、減少對某些盟友的依賴,從而擁有更多的戰略自主能力。

此處的“某些盟友”指誰不言而喻。

在此關鍵時刻,為何歐盟要強調加強自身防務能力建設、減少對盟友的依賴呢?

盟友靠不住


在拜登剛剛入住白宮之時,就打出“美國回來了”的旗號,試圖重整跨大西洋聯盟。

對此,歐洲各國一度歡呼雀躍,稱心態如“呼吸新鮮空氣”一般輕鬆。

然而,歐洲不久便發現,白宮換了主人但沒換“待客方式”,美國換了戰術但沒換戰略,拜登政府還在變相打着“美國優先”的旗號。

近年來,美國的操作更是讓歐洲直呼“坑隊友”:美國單方面宣佈從阿富汗撤軍,留下歐洲在危機外溢的最前線凌亂。歐洲既沒有辦法左右華府的政治決策,在阿富汗又“獨木難支”,只得跟隨撤軍。

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協議又是一例。天價的軍售訂單被撬走,歐洲完全矇在鼓裏,只能事後直呼被“背後捅刀”。

對美國信任程度的下降催生出歐洲“求人不如求己”的想法。加強“防務聯盟”建設、促進戰略自主成了歐洲“擺脱無助感”的一條必由之路。

接連被美國“坑”,歐盟“戰略自主意識”覺醒了 | 新京智庫
▲這是3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拍攝的歐盟峯會現場。圖/新華社


實力必須硬

一直以來,安全與防務領域一直是歐洲協調的短板,而近期一系列事件越發讓歐盟感覺自己對於涉歐安全事項逐漸“失語”“失控”,自身防務及行動能力的缺乏也越來越掣肘歐盟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騰挪空間。

此情況下,無怪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要感嘆“對話、外交和多邊方式背後一定要有硬實力的支撐”。加強防務自主、“將軟實力做硬”成了擺在歐洲桌面上的重要選項。

然而,在歐盟,共同防務議題牽扯成員國“核心主權”,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部分成員國對於加強防務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將信將疑,成員國各自工業基礎的差異也使得國防工業的共同發展面臨着複雜艱深的博弈。

但近期爆發的俄烏衝突,特別是美國政府扭扭捏捏的態度,為歐洲“地緣政治覺醒”注入一劑“催化劑”。歐盟成為獨立“安全提供者”、擁有主導涉歐安全事務能力的意願進一步加強。

當前,成員國雖然對於合作程度意見不一致,但對於建設歐洲“防務聯盟”、減少對外依賴已基本達成共識。這也是先前飽受熱議的《戰略指南針計劃》能夠迅速通過的直接原因。

法國用力推


法國一向是推進歐洲一體化、支持戰略自主的中堅力量,總統馬克龍自2017年上台以來一直主張建立歐洲聯合部隊。他還與多國領導人密切磋商,簽署了“歐洲干預倡議”意向書,承諾組建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事力量。

如今,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對於擔任歐盟“掌門”這一機會,法國早已摩拳擦掌,力求推進以防務能力為核心的戰略自主,以法國的政治願景塑造一個“主權的歐洲”。

馬克龍於1月19日在歐洲議會闡述輪值期間的政策重點時,也重申助歐盟實現戰略自主的雄心,強調歐盟“有能力、有資源”擺脱依賴、實現自主。而在即的法國大選更是促使馬克龍努力打好“歐洲牌”。

接連被美國“坑”,歐盟“戰略自主意識”覺醒了 | 新京智庫
▲3月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北郊塞納-聖但尼省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競選綱領。圖/新華社


歐盟如何做

歐盟一直不缺乏加強共同安全與防務能力建設的雄心。

2016年,時任歐委會主席的容克就曾呼籲“建立歐洲安全聯盟”,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也於2021年10月2日宣佈將2022年命名為“歐洲防務年”。

除了政要發聲呼籲,歐盟的防務合作進程也於近年加速推進,自2017年以來,取得了幾項重要工作的進展。

其一是評估,建立了國防協調年度審查機制(CARD),對歐洲現有防務能力狀況進行評估,以確定成員國之間的潛在合作領域。

二是融資,設立“歐洲防務基金”,於2021至2027財政年度以27億歐元支持防務領域的聯合研究,53億歐元支持防務協作能力的發展。

三是投項目,建立了名為“永久結構性合作”(PESCO)的防務合作框架,由成員國自願參加,共同發展防務能力、投資防務項目、定期增加國防預算等。

而在今年3月21日迅速獲得歐盟理事會批准的《戰略指南針計劃》,更是為歐盟未來十年的安全與防務一體化發展方向設標定調。

該計劃從“行動”、“安全”、“投資”及“夥伴關係”4大支柱出發,為國際大變局下、俄烏衝突後,歐盟的地區及國際安全定位“找北”,更是為歐盟協調成員國加強共同防務能力、打造成為“安全供應者”的能力“指南”。

《戰略指南針計劃》與歐盟近年來的“防務聯盟”建設進程一脈相承,其中建立規模為5000人的“歐洲軍”、建設國防工業和技術“歐洲生態鏈”等提議,都是將歐盟多年的防務“夙願”以戰略文件及時間表的方式落實下來。

《戰略指南針計劃》已在25日的歐盟峯會上經27個成員國領導人一致簽署,馬克龍在峯會後的言論與《戰略指南針計劃》一致。

可以説,歐盟加強安全與防務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是為自身實現戰略自主補短板。

歐洲推進安全與防務領域一體化建設可能不會一帆風順——成員國之間如何進行分工、歐洲的強軍目標能在多大程度上與北約實現兼容、如何與美國保持距離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是,歐洲戰略自主的決心顯然愈發堅定,而且即將付諸行動。


特約撰稿人  呂藴謀(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編輯  李瀟瀟
實習生  金思含
校對  吳興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9 字。

轉載請註明: 接連被美國“坑”,歐盟“戰略自主意識”覺醒了 | 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