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陪寶寶讀童書”。
最近,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是關於孩子都做過哪些自虐的行為。本來以為這個話題下的討論應該不多,畢竟我們認為自虐這種行為多半都是發生在心裏不是非常健康的孩子身上。但是,等點進去了一看,卻發現有不少留言。有一位媽媽在下邊留言,説自己的孩子突然就有一天莫名其妙地用頭撞地板,然後情緒非常暴躁,怎麼都安慰不了。
也有其他的媽媽表示,自己的孩子有的時候也會發生一些自虐的行為,雖然沒有上邊這位媽媽説得那麼嚴重,但是有時候會用小刀劃自己的皮膚,並且當我們大人看到的時候,孩子就會馬上把小刀藏起來,不知道孩子到底為什麼這樣做。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自虐行為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01 自虐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自虐呢?他們又不像是成年人一樣工作生活壓力大。自虐背後的心理原因都有哪些呢?
其實,孩子自虐,背後是情緒的憤怒和不穩定。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其實從一歲半的時候就開始有獨立的意識了。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裏克森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孩子心理和人格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一歲半左右的時候,基本上是獨立和自尊心的發展。但是,當孩子自己無法憑藉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務時,他們就會用各種過分的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
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孩子這個階段的行為就會消失。但是,埃裏克森告訴我們,孩子的人格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我們上一個階段沒有解決或者是遺留下的問題,一直會伴隨孩子到下一個成長階段,甚至會伴隨孩子終生,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
所以,我們也應該重視孩子的自尊心和獨立心理的養成,當孩子出現了過分的行為或者自虐的傾向的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能順其自然,更加不能忽視這個問題。
02 孩子憤怒並不是在挑戰我們
很多爸爸媽媽看到孩子自虐或者有過於激烈的行為的時候,就會非常生氣,想要制止孩子。很多爸爸媽媽也表示,自己平時照顧孩子無微不至,他們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呢?
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孩子這種過激的行為並不是他們的本意,更不是用這種行為在挑戰自己的爸爸媽媽,而是正常的發泄情緒的途徑,只不過是方式和方法不正確而已。
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觀念上認識這一點,然後引導孩子正確的和合理的排解情緒。當孩子用極端的方式排解情緒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干預,否則會影響到孩子的社會化,未來融入社會也是非常困難的。社會學家也通過研究表明,情緒是要經過社會化的,也就是不能隨時隨地額髮泄情緒,更不可以隨便發泄,而是通過合理的途徑。這種合理的方式,是爸爸媽媽應該教會孩子的。
03 弄清楚導火索是關鍵
第一步,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首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導火索。凡事都有原因,找到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在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孩子滿臉都是淚水,瘋狂地用頭撞向桌面。孩子的媽媽看到這一幕驚慌地把孩子抱起來,但是孩子卻一次次地掙脱了媽媽的束縛,依舊要自虐。後來,奶奶發現,孩子是因為自己對孩子玩筷子受到了責備而選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發泄情緒。然後奶奶就把筷子給了孩子,孩子馬上就平靜了下來。
所以,我們發現,實際上找到了原因,也就可以知道如何解決孩子自虐的行為了。爸爸媽媽應該避免直接制止孩子的行為,而應該是深挖原因,從根源入手。
04 教會孩子正確認識情緒和接納情緒
很多孩子可能在情緒社會化的過程中甚至不知道情緒的含義以及各種情緒的內涵。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首先告訴孩子,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有一些負面的情緒是會給大家和自己帶來不便的。在認識了情緒的基礎上,爸爸媽媽就可以告訴孩子如何去接納情緒了。
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講的是爸爸安撫自己生氣的女兒。
爸爸温柔地告訴孩子,你當然是有權利生氣的,每個孩子都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但是,因為發泄自己的情緒而讓身邊的人受到了傷害,這是不對的。不過,爸爸媽媽願意永遠包容你。這種安慰孩子的方式,可以説是教科書級別了。孩子會認識到發泄情緒的權利,也懂得如何更好地照顧到他人的感受。
05 堅持原則,不妥協
剛才我們提到了一些引導孩子疏解情緒的方法。但是,總是會有例外。
我們發現,很多孩子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發脾氣,也有可能是抓住了爸爸媽媽甚至更多的是長輩們的軟肋。很多孩子想要買自己喜歡的玩具,但是爸爸媽媽不給孩子買,這時候孩子就會生氣,開始在地上打滾等等。
很多爸爸媽媽看到這一幕都覺得丟人,就會給孩子買玩具。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強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可以達成目的,未來這樣做的行為也會增加。這就是強化的巨大效果。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要辨別孩子哪些是真正的情緒,哪些是孩子故意為之的。對於後者,爸爸媽媽應該堅持原則,不妥協。
相信爸爸媽媽們都知道了應該怎樣引導孩子發泄情緒了。那麼,大家對此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和看法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