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潛艇如何在北極“破冰而出”
人們聚集在衝破冰層的“康涅狄格”號附近。圖片來源 美國海軍
編譯 史春樹
對那些指揮價值數億美元的核潛艇的人來説,對潛艇的操作方法瞭如指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一項技能不會在常規訓練中出現,那就是讓潛艇穿透厚重的極地冰層。近日,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揭秘了美軍潛艇如何在北極“破冰而出”。
“筆直地浮出冰面並不是尋常的技能。”近日,美國海軍“康涅狄格”號核潛艇指揮官卡梅隆·阿爾吉拉尼中校在接受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採訪時説。今年春天,“康涅狄格”號和潛艇“托萊多”號參加了2020年度“冰上演習”。作為每兩年一次的“保留節目”,西方各國藉此測試其潛艇在高緯度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演習中最激動人心也是最危險的科目,當屬潛艇“破冰上浮”。厚重的海冰為潛艇提供了隱蔽場所,使它們免受敵方航空力量襲擾,但某些時候,潛艇必須像“冰上演習”演示的那樣上浮穿破冰層,才能進行通信、發射導彈或其他軍事行動。
阿爾吉拉尼是去年上任的。他曾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服役,缺少極地作戰經驗。不過,作為“冰上演習”的常客,“康涅狄格”號對在北冰洋航行輕車熟路。該艇是美國海軍僅有的3艘“海狼”級核潛艇之一,誕生於冷戰末期,號稱全世界破冰能力最強的潛艇之一。它的指揮塔十分堅固,抗衝擊性強,這一特點也被較新的“弗吉尼亞”級潛艇沿襲。
“不同型號的潛艇破冰能力有差別,所以必須確定合適的上浮位置。”阿爾吉拉尼説。一般來説,潛艇會利用聲吶和其他傳感器乃至視頻系統評估頭頂的冰層厚度。“我們能分辨出冰層向水下延伸了多深。讓潛艇和冰層‘硬碰硬’總歸是不好的,我們試圖找到最‘薄’的區域。”
一旦發現潛在的破冰地點,潛艇就開始在冰下兜圈,精確計算出周邊區域的面積和冰層厚度。該區域“必須具有一定規模”,阿爾吉拉尼説,“潛艇在航行,冰蓋也在漂移,所以……你必須確保有一片足夠大的區域,確保潛艇能順利浮起來,讓指揮塔穿破冰層。”
來到這片區域的中央,潛艇關閉推進器,垂直懸停在水中。“接下來,我們排空水艙,讓艇體浮力增加,達到一定的上浮速度,這樣就有足夠的力量把冰層頂開。”
“冰上演習”的牽頭機構美國海軍聖地亞哥北極潛艇實驗室,提供了在何處及如何浮出水面所需的情報,這些信息是多年來在不同級別的潛艇上經過實際測試積累下來的。
1947年8月,北極潛艇實驗室創始人瓦爾多·里昂以“帆鰭魚”號潛艇領航員的身份,參與了美軍在北極冰蓋下的首次潛航。1959年3月,“鰩魚”號潛艇第一次衝破冰面。
成功上浮後,艇員們和不時出現的“特邀嘉賓”就可以出來呼吸新鮮空氣,並在冰面上散步了。2018年,來自華盛頓州的兩名參議員和兩名眾議員就搭乘潛艇參加了“冰上演習”。
今年的演習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出潛艇的人都接受了嚴格的健康篩查。離開港口前,艇員們在潛艇裏塞滿了食物和各種零部件,這有助於在演習期間增強“耐力”。今年潛艇上浮後不能像往年那樣從附近的冰上營地接受補給,以降低傳播病毒的風險。
當然,在北冰洋上浮意味着潛艇暫時放棄隱蔽能力。今年的演習期間,有俄羅斯偵察機在“康涅狄格”號上浮地點附近飛過。北約的空中力量隨即出動,進行監視。
多數時候,一望無際的冰面上什麼都沒有,只有絕對的沉默。但這並不意味着艇員們可以放鬆警惕。
某次演習期間,一頭北極熊為了尋找食物逼近“康涅狄格”號,隨船科學家馬克·巴爾諾夫見狀連忙躲進艙內。那頭熊啃咬潛艇的尾舵時,他通過潛望鏡拍下了照片。
巴爾諾夫後來對媒體表示,他覺得北極熊“很自在”,“它按自己的節奏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