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界又來了新瓜,羅永浩近日在直播中對汽車行業進行了點評:“在電動汽車時代,傳統車企在電動汽車時代完全沒有機會了 。”而他只看好七家車企,分別是特斯拉、Rivian、蔚來、理想、小鵬、華為和小米。羅永浩的觀點一出,立馬引發了不少熱議。有網友留言表示:“判斷的好,下次不要判斷了”。
近年來,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被賦予了太多的光環,很多人認為他們會顛覆傳統車企。在羅永浩看來,雖然當前全球電動車市場格局仍未塵埃落定,但也已日漸明朗,未來能入他法眼的只有開頭提到的七家新勢力車企,不是現在的傳統車企。至於為什麼傳統車企沒有機會,羅永浩的看法是“原來賽道和舊世界的地位基本穩定下來以後,你可以認為每一個很牛的大企業,相當於在鐵軌上跑的火車,只要還在鐵軌上,你很難打敗它。但是等到新的戰場出現的時候,比如説平台顛覆革命期,相當於大家是從一個鐵軌上,來到一塊泥濘的、都是垃圾的、亂糟糟的、坑坑窪窪的一片土地上來競爭,這個時候,有鐵軌的是最傻的,還不如驢車呢。”
雖然很多網友不認同羅永浩的觀點,但其實他也算是汽車行業的“老朋友”。不僅帶貨過哈弗F7、上汽大通MAXUS 原廠房車等車,同時給理想ONE站過台,並且還承認自己考慮過造車。不過,羅永浩認為自己已經錯過了造車的時間窗口,因為很多超級重量級的選手也都陸續進場了。
那造車新勢力到底是不是“蘋果”,傳統車企又是不是“諾基亞”呢?現在下定論恐怕為時尚早,最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數據打臉,傳統車企才真正掌握話語權
其實不止羅永浩,不少人都把造車新勢力視為傳統車企的“終結者”。但從實際數據來看,造車新勢力並未在市場上絕對領先。在2022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車企排行中,前十名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傳統車企佔據了八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傳統車企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度還是比較高的。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比亞迪,銷售超64萬輛,是第二名特斯拉的兩倍還多。不僅如此,像五菱、奇瑞、吉利、廣汽埃安、長安等車企基本都是暴漲。最值得一説的是廣汽集團旗下的新品牌廣汽埃安,既沒有推出插電混動車型,也沒有推出低價位微型車來投機取巧,憑藉實力力壓“蔚小理”。
至於備受羅永浩看好的國內造車新勢力,成績最好的小鵬汽車,排名第八,不過其高銷量是以低毛利為代價的,所以依然無法打破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魔咒。而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基本靠着微型車來支撐銷售,曾經一直強勢的蔚來汽車不僅“掉隊”嚴重,而且越來越沒有後勁。
軲轆哥認為,薑還是老的辣。以自主品牌為首的傳統車企,依然是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主力。這意味着,面對造車新勢力的競爭,傳統車企並非毫無還手之力,甚至可以説很輕鬆的就佔據了新能源賽道主動權。雖説造車新勢力很會造勢,每次都是第一批公佈銷量“成績單”,給大家營造出銷量很厲害的樣子,但從造車新勢力的絕對銷量上來看,並沒有能夠撼動傳統廠商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除自主品牌外,傳統豪華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不停傳來好消息。根據奔馳官方數據,其今年上半年純電動車銷量同比大漲134%至45400輛,同期電氣化車型銷量達139600輛,同比上漲14%。另外,寶馬集團上半年在全球範圍內共售出75891輛寶馬和MINI純電動汽車,同比增長110.3%。
汽車界沒有“諾基亞”
其實從以上銷量也可看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上並不像羅永浩説的那麼不堪一擊,它們依舊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甚至還會愈戰愈勇。當然我們不能憑藉今年上半年銷量表現就否定造車新勢力的實力,它們造車能從0到1,確實是非常不錯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一時落後,就把它們比喻成“諾基亞”。因為手機業和汽車業的變革並不完全對等,兩個行業之間有着很大的區別,不可一概而論。
之所以目前傳統車企被稱為傳統,實際上並非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其在電動化上的步伐相對較慢。不過它們現在已在積極轉型,並且部分放棄內燃機研發,並明確電氣化時間表。比如奔馳、大眾雙雙宣佈,“2035年完全停產燃油車”。此外,通用、福特、賓利以及日系品牌日產、豐田、本田等車企也均將電動化的時間鎖定在2025年至2030年。
有了明確的電動化時間,相信傳統車企更能專注發力新能源車。以自主品牌為例,它們近兩年產品推出和迭代速度較快,並且通過純電和插電混動產品在雙線投資佈局,其在營銷層面實現了很多創新方式,所以能快速趕超造車新勢力。
相比之下,傳統合資品牌目前確實面臨挑戰,由於其在效率和靈活性上比較低,導致了產品推出和迭代的速度較慢,所以市場份額偏低。但有理由相信,傳統合資品牌憑藉着資金與技術上的優勢,未來更理性地進行產品定位和定價,提升銷量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所以説,汽車行業只有“良幣驅逐劣幣”,並不像羅永浩口中的新入局者就一定能“前浪拍死後浪”,更不會出現那麼多諾基亞與蘋果的故事。
由於造車新勢力曝光度更高,很多人認為它們的銷量表現更好,並且認為未來就是它們的,但目前實際銷量表現來看,造車新勢力的表現不如傳統車企好。更何況,電動化的進程正在加速,這個時候是看誰的資源多、推出的產品優勢更大,誰就能贏得更大的市場。至於傳統車企是否會被顛覆現在不好説,但造車新勢力的麻煩或許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