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發佈“部分藥品年底將調出地方醫保目錄”等新聞,引發一定社會關注。還有網民稱,“地方將部分藥品調出醫保目錄是因為醫保基金不夠用了”。對此,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相關負責人7月23日進行回應稱,部分藥品調出地方藥品目錄是為了實現全國基本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這有利於增強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醫療保障待遇的平衡性和普惠性,並不是因為“醫保基金不夠用了”。“總體上看,全國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餘,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
接軌全國
這些藥品為什麼調出地方醫保目錄?會不會影響患者用藥?
對此,上述國家醫保局負責人表示,“國家醫保局自2018年組建以來,始終高度重視醫保藥品目錄管理工作,醫保藥品目錄准入方式進行了重大改革,創新建立藥品目錄准入談判機制,在堅持保基本、可持續基礎上,把更多新藥好藥納入醫保用藥範圍”。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提出“2022年實現全國基本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
“總體來看,近年來醫保用藥保障範圍明顯擴大、水平顯著提升,有效減輕了參保患者用藥負擔。”上述負責人舉例説,在准入談判方面,依託全球人口最多藥品市場,整合全國用量開展價格談判,許多“天價藥”談出“平民價”,多數藥品獲得全球最低價。通過准入談判,四年累計250個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平均降價超50%。同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調整週期從過去最長的八年大幅縮減至一年,四年累計納入507個新藥好藥,調出391個療效不確切藥品,現行版醫保目錄西藥和中成藥增至2860種。此外,在藥品結構方面,腫瘤藥、慢性病、罕見病和兒童用藥等保障短板逐步補齊,醫保目錄內藥品結構和療效水平大幅優化,多數治療領域的藥品保障實現與國際同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地方藥品目錄接軌全國是出於何種考量?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醫療保障事業快速發展,國家目錄中好藥更多、更平價,地方增補藥品基本都可被國家目錄中的藥品更好替代,繼續保留地方增補藥可能造成醫保藥品目錄管理的碎片化,影響醫保制度的統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
三年“消化”
事實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把實現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列入今年工作任務。國家醫保局正在積極穩妥推進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工作。
“綜合考慮各地醫保基金承受能力、臨牀和羣眾用藥習慣、藥品更新換代週期等各種因素,國家醫保局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補藥品三年‘消化’計劃。”上述負責人在回應時介紹,即從2020年開始,按照第一年40%、第二年40%、第三年20%的比例逐步調出原省級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調增的藥品,到2022年底實現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臨牀和羣眾用藥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國已有15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前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補藥品的“消化”任務,包括北京市在內的其餘16個省份藥品“消化”的完成時間為今年底。
“各地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對各方影響很小。”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夥人趙衡在幾日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地醫保目錄分批次、有計劃地與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進行對位,是安排了三年過渡期的,各地政府、藥企等各方面早已做好預案。”
以北京市第三批“消化”藥品為例,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本次北京市調出的“氨氯地平”,實際上是“氨氯地平滴丸”,臨牀上氨氯地平主流劑型是片劑或膠囊,有數十家企業生產,且一直是醫保目錄內品種,調出的滴丸劑臨牀幾乎沒有使用。數據顯示,從去年9月到今年6月,北京醫保基金實際支付氨氯地平各種劑型費用近3億元,而滴丸劑型為0。
“包括北京市在內,全國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補藥品在現有國家醫保目錄內都有價格更低、質量更好的替代藥,調出影響不大。”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收支平衡
針對有網友提到的“醫保基金不夠用了”,國家醫保局服務管理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説,2021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收入2.88萬億元,支出2.4萬億元。“總體上看,全國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餘,收支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
據國家醫保局此前公佈的《2021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6億人,全國醫保參保人數一直穩定在95%以上。職工醫保參保人數35431萬人,比上年增加976萬人,增長2.8%。
“從趨勢上來看,職工醫保參保人數的增加有助於醫保基金的可持續性。”趙衡分析認為,無論是高價藥品和耗材的集採、談判,還是DRG改革,都是有效降低醫保開支增速的重要手段,從長遠來看,醫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趨勢持續向好。
“事實上,正是在醫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國家醫保局才得以逐步將許多新藥好藥調進醫保目錄,實現了醫保用藥保障範圍明顯擴大、水平顯著提升。”上述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專家分析認為,隨着國家醫保局的成立和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和逐漸完善,救急救命的好藥大量引入,優化了目錄結構,推動了醫保基金更高效、更合理使用,進一步優化了醫療生態。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郝彥/文 張笑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