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我們每個人在看待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會在自身的價值觀、知識體系和思維模式下進行思考,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
當然,每個人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不一樣。有時候就會對一些事情的判斷出現錯誤理解,進而形成的觀點也就比較偏頗一些。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為什麼説到這些呢?因為最近寫到了1950年志願軍奔襲三所裏的穿插作戰,在這場戰鬥中整個113師在14小時內攻擊前進了72.5公里,創造了輕步兵攻擊的記錄。
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14小時前進了72.5公里,平均每個小時就是10華里多一點,正常的成年人一小時內走這些距離都不是問題,既然是訓練有素的軍隊,那麼這有什麼稀奇的?
這種將自己的這種生活經驗帶入到軍隊真實作戰環境下的情況,在網絡上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談到輕兵器時,往往評論區就很熱鬧,這主要是因為大家在射擊類遊戲中的體驗較多,故而有更多的“發言權”。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可是,我們在代入自身經驗的時候,也應該考慮下真實的作戰環境、真實的軍隊與我們在跑道上跑步、公園中散步時所面臨情況的不同。
從我們個人角度出發,1小時內走10裏地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但如果不是特殊鍛鍊過的話,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連續在14個小時內走上72.5公里的——這個距離相當於從北京市中心走到廊坊市中心,還要再往外走上20公里。
而且我們應該注意的是,113師的這個突擊距離是直線距離,而當地是山地地形條件,也就是説其實際的行軍路程比72.5公里還要多。
如果我們換一種説法,1名成年人在14個小時內要走72.5公里直線距離的山路,還會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要知道,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的鍛鍊都是選擇在平整的跑道上,而專門選擇崎嶇的山地地形進行鍛鍊的還是少數。
而且,大家平時走路也好,鍛鍊也罷,正常情況下是不負重的。而志願軍是作戰部隊,不負重那是不可能的。
當時志願軍步槍兵全身裝備有: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栽絨帽、棉服(有的有防雪斗篷)、棉被揹包(揹包後插1雙鞋及1支小鍬或小鎬)、脖子上扎白毛巾;自己帶1支步槍、100發左右的步槍彈、4枚手榴彈,幫機槍兵和炮兵背部分子彈及迫擊炮彈;另外還要帶1周的口糧、軍用水壺等,全套下來的負重有五六十斤之多。
為了輕裝前進,113師命令將揹包等物資集中管理,戰士們儘可能多帶彈藥,同時帶足口糧。普通步兵負重雖然減輕些,但也有限。而機槍兵、迫擊炮手的負重不可能減輕,這是當時志願軍最可靠的火力支援,其單兵負重多的可能有六七十斤。
如當時的炮兵,雖然有騾馬和大車,但為了能及時趕上部隊的作戰,選擇了將火炮拆解,人力扛送的方式,炮彈也由戰士們揹着前進。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地形陡峭,騾馬和大車一時難以通行;另一方面主要是夜晚進軍,騾馬未必比人更快,畢竟騾馬不是人,不會有那種完成任務的急迫感。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但這麼做其實是在玩命,113師有8名戰士就是因為負重急行軍而休克,有的再也沒能睜開眼睛。
而且,113師的這場突擊作戰其實還有一個前提:他們並非是在齊裝滿員,精力充沛的情況下進行突擊的,而是剛剛打完仗的疲憊狀態。
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最初的任務是打開德川,殲滅在此的韓軍第7師團。
當時戰鬥剛剛結束,113師的官兵們剛打完這一仗,有的戰士們在吃飯,有的在休息。一般情況下大戰剛過,部隊要進行短時間的休整,補充缺額、糧食彈藥,士兵體力,但這時候命令來了。
由於形勢緊迫,113師立即命令部隊重新集結,留下了339團的2個營打掃戰場,全師以338團為首,337團居中,339團後衞的方式向前進軍。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由於形勢緊急,來不及等待後方的補充,於是以繳獲的韓軍武器彈藥就地補充部隊,使得不少部隊又美械化了起來。但武器彈藥儘可能補充了,任務卻是很艱鉅的。
其需要經過的區域有:水底站、上新裏、安山洞、松峴、龍水站、野青站、冷井站、新興站、慕聖站,然後才能抵達三所裏,期間除了山地外,還要徒涉大同江,山間也有不少溪流阻隔。
而且這些區域是敵人的後方,是可能有敵情的,可不是揹着裝備行軍就行了。而既然可能有敵情,那麼行軍隊列就要以戰鬥姿態進行。
113師的任務並不是與這些沿途可能遇到的敵軍作戰,而是儘可能抵達三所裏,因此其制定了應對方略。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即敵兵力在1個連以下者,以尖兵連對付;敵兵在1個營左右的話,以前衞營應對;如敵兵力較大,則以前衞營拖住敵軍,掩護主力快速通過。
第一梯隊的338團前衞2營安排了2個尖兵連,遇敵阻擊時以第1尖兵連應對,第2尖兵連繼續向前開路;上級部隊也做好了雙套應對方案,同時副職幹部下沉一級指揮,主要火力加強到尖兵連、前衞營,以備隨時戰鬥。
1950年11月27日傍晚,113師開始奔襲行動,途中果然遇到一些小部隊攔阻,但由於有了應對準備,故而其未能遲滯113師的動作。
28日拂曉時,113師先頭部隊抵達了大同江邊,而偵察部隊報告江南岸可能有敵軍。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當時天已經開始發亮,而在白天會有美軍戰機不間斷飛行,大部隊一旦被發現就會招致轟炸,後果不敢設想。
113師緊急開會研究對策,有的意見認為,白天行軍容易暴露自己,另外戰士們極度疲憊,而且上級並沒有給具體抵達三所裏的時間。
338團政委邢澤認為:不行!軍長命令我們必須迅速插到三所裏,迅速就必須爭分奪秒!113師師長江潮、政委於海山、副師長劉海清等均支持338團政委意見,認為不管部隊有多疲勞,一定要爭分奪秒地抵達三所裏。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而美軍飛機成片地在頭頂盤旋,113師認為這裏是敵人的後方,且敵機飛得很高,於是索性命令部隊去掉偽裝,假裝成韓軍南撤部隊,大搖大擺地向前行軍。
在這裏請注意兩點:
第一:
第二:
為了避免美軍截獲通訊,113師還採取了無線電靜默行軍,當然這麼搞也一度讓志司很着急,畢竟一個師的部隊突然“消失”了,誰也會着急的,而且是在那麼關鍵的戰役中。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所以説,113師的這個14小時攻擊前進72.5公里是來打仗來的,稍有不慎就是生死離別,這個跟大家散個步、跑個步的難度係數都不合適放在一個範圍比較。
如果我們以某個人1小時走10里路來對比説這次行動不值一提的話,那麼在高速上開車1小時也能跑出上百公里,按照這個道理來説,是不是説機械化部隊1小時推進上百公里也不值一提呢?
顯然是不能這麼比較的,因為性質完全不同。
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下,113師幾千名戰士是創造了奇蹟的,美軍肯定不相信,否則他們的飛機早就攻擊了。而且美軍還特別貼心地通知了三所裏的韓軍治安隊,讓他們準備吃的給“潰退”下來的“國軍(韓軍也自稱國軍)”。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結果113師在28日晨成功抵達三所裏以北高地展開兵力,其前衞營迅速殲滅了這裏的守軍。
當時,美軍騎兵第1師的部隊已經開始北援了,338團2營4連擊毀了美軍幾輛卡車後又與9連一同阻止美軍1個加強連北上。
而美軍撤下來的主力部隊此時也在南下,113師比對方只早到了5分鐘,但就是這5分鐘的時間能讓部隊提前佔領了有利位置,殲滅了南撤的美韓軍一部,成功卡住了三所裏。
113師抵達三所裏,成功堵住美軍退路後,報告了志司自己的位置,彭總非常高興,命令113師堅決堵住美軍。113師在三所裏阻住美軍後發現龍源裏還有路可走,於是又分兵337團搶佔龍源裏,此時112師335團也在松骨峯、書堂站一線展開,幾個輕裝步兵團遂阻擊有空軍支援的美軍重裝部隊。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戰鬥是非常殘酷的,美軍不僅火力猛,而且才垂死關頭也敢於搏命,不少陣地都打出了白刃戰。但在志願軍的頑強抗擊下,美軍終究是沒能全身而退。
38軍副軍長江擁輝這樣回憶道當時的場景:
我站在高處,放眼南望,冷月寒星輝映的戰地,陣陣炸雷撕裂天空,“轟隆隆,轟隆隆”連綿不斷。幾十公里長的戰線上,成串成串的曳光彈、照明彈、信號彈在空中交織飛舞,炮彈的尖嘯,手榴彈、爆破簡、炸藥包發出的悶啞的爆炸聲,在峽谷中迴響不息。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敵我雙方在公路沿線犬牙交錯的激烈戰鬥,那是我從戎幾十年,從未見到過的雄偉、壯闊的場面。敵人遺棄的大炮、坦克、裝甲車和各種大小汽車,綿延逶迤,一眼望不到頭,到處是散落的文件、紙張、照片、炮彈、美軍軍旗、偽軍“八卦旗”以及其他軍用物資……
據戰後統計,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繳獲與擊毀各種炮500餘門,坦克100餘輛,汽車2000餘輛,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中將也在倉皇撤退途中遇車禍喪生。
而這次戰役戰果之所以這麼大,可以説與113師的穿插成功有很大關係,這是第二次戰役西線大勝的關鍵一環,否則美軍成功南撤的話,其主力輜重尚存,也不會直接退到了三八線以南,到時候仗可就更難打了。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彭總自然深知其中的關鍵所在,而因113師及其所在的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的出色表現,遂有了著名的三十八軍萬歲的評價。而113師自己也因此戰有了“飛虎”的綽號,1978年的三所裏穿插迂迴戰鬥電影的名字就叫“飛虎”。
咱們回頭再説一小時走10裏地的朋友,捫心自問自己要是在當年那種環境下,能成為這樣的“飛虎”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23 字。

轉載請註明: 志願軍14小時奔襲72.5公里,這不是散步,而是殘酷的戰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