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見|為什麼説安倍這時候辭職,對咱未必是好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首席記者 王昱

曾幾何時,中國人盼着他早下台,但眼下,他如果能再多幹一年,本來會對中國更有利。

猶記得2012年,安倍晉三剛上台時,由於他在釣魚島問題、歷史問題、靖國神社問題這三大中日關係難題上的“騷操作”,盼着安倍下台一度成為了中國輿論的普遍心聲。而今,安倍真的要下台了。

昱見|為什麼説安倍這時候辭職,對咱未必是好事

當地時間8月28日下午5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佈辭去首相職務。昱弟在敲這篇稿子的時候,他辭職的新聞發佈會還正在開着。我最大的感嘆是安倍這人真是會做官——作為一個已經任期破紀錄的首相,辭職這麼大的事,他居然放在公事公辦的報告完疫情現狀之後才説,顯得特別“先公後私”。很符合他工作狂的人設。

第一,目前看,安倍這次辭職,倉促的像一次“自我政變”,自民黨內各派、甚至安倍的很多外圍盟友都沒有事先被告知到。

第二,這樣不打招呼的突然辭職,讓安倍核心圈的嫡系盟友最有可能成為接班人,比如副首相麻生太郎。

第三,不管繼任者是誰,安倍政權留下的一些政治遺產短期內很難撼動,尤其是他在外交上形成的“先美后中”的模式,很可能被繼任者所繼承。而這對中國是禍非福,可能還不如讓安倍繼續留任。

先説第一點,此次安倍的離職顯然是倉促的,不僅出乎外界的預料,在日本自民黨內部,好像也沒有給各方面都打好招呼。

安倍身體不好這事,是有家族病史的,作為政治世家,安倍的祖父、曾祖父都因為英年早逝,在政壇上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而其父親安倍晉太郎,在1991年即將出任首相的前夕突然病逝,更給家族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安倍自己的身體也一直不好,他十幾歲時就罹患了潰爛性大腸炎,這一病症會引起反覆的劇烈腹痛和腹瀉,多次複查都病因不明,基本以服藥治療為主。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成為首位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的首相,但僅幹了一年就因病情急劇惡化,突然辭職。當時日本就有猜測説安倍可能也將年壽不永,但後來安倍不僅挺過來了,還在2012年重登首相寶座,並又生龍活虎地幹了這麼多年,成為日本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大家都快忘了他身體不好這茬事兒了。

所以,當8月17日安倍請假前往應慶大學醫院做體檢,並隨後澄清只是“例行檢查”時,很多人並不覺得這事很大。直到安倍宣佈將在28日召開記者會説明自己身體情況,日本自民黨內部還有聲音闢謠。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7日的記者會上還在説,“安倍的身體沒有什麼大礙,我認為(他)還能正常工作。”

但到了28日中午,NHK就證實了安倍將辭職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日本自民黨內不少高層都很突然。安倍內閣的重要閣員,外相茂木敏充表示,自己也是在28日當天才剛剛接到消息。此外,文部科學相萩生田、經濟再生相西村、IT擔當相竹本等人,也在遺憾的同時表示了震驚,其中西村甚至對着NHK鏡頭直接説:“完全沒有想到首相會這麼快辭職,昨天我們還在正常討論下一步的施政計劃。”

將辭職消息保密到閣僚都不知道,顯然打了自民黨內各派一個措手不及,這對於日本首相下一步由誰來接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安倍這個“閃電辭職”也許是有意的。

與我們概念中的一般政黨不同,日本自民黨是一個十分鬆散的組織,二戰後佔領日本的美軍為了防止共產主義思潮在日本蔓延,強行捏合政治理念不同的自由黨和民主黨等形成了這個泛中右翼聯盟,這也導致了自民黨內部形成了派別合法化、各派輪流坐莊的局面。

安倍在自民黨2012年重奪政權之後的長期執政,讓自民黨內的其他派別等得已經十分着急。安倍執政時代對首相之位覬覦頗深的幾派,如領導水月會的石破茂、曾任外相的岸田文雄等,都在琢磨怎麼“奪權”。

昱見|為什麼説安倍這時候辭職,對咱未必是好事

石破茂:我還沒準備好逼宮呢,你怎麼就退位了!

但此次安倍辭職的事發太過突然,各派反而沒來得及做好充分準備。

據日本共同社8月28日報道,自民黨當天下午已經舉行了臨時會議。會上,下任黨首的選舉形式和選舉日期安排將交由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負責。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日媒報道安倍決定辭職前,二階俊博剛剛在電視節目中表示,自民黨內幹部9月將滿任期,預計將同時改組內閣和自民黨人事。

綜合這兩個消息,自民黨的下一任黨首,也就是日本下任首相,9月就會被選出來。這實在是太快了。

如此迅速的選舉,只會對安倍真正的“嫡系”最為有利。這樣看來,與安倍同屬一派,現任副首相的麻生太郎在這種混亂中“接班”的可能性就較大了。

昱見|為什麼説安倍這時候辭職,對咱未必是好事

麻生太郎與安倍一樣出身日本右翼政治世家,兩個人還有着遠房的親戚關係(麻生比安倍還高一倍,不過日本人不太論這個)。相同的政治出身讓他們在自民黨內關係走的比較近,2012年安倍重新當政以來,安倍籠絡住了自民黨內最大的“細川派”、麻生又帶着自己的“麻生派”主動投靠。兩個人“強強聯合”,這才有了安倍政權的穩定,麻生可謂安倍的大功臣。

2008年安倍和其繼任的福田康夫辭職後,麻生也曾經順勢“接班”,成為第92屆日本首相,由於兩人在觀點和執政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政策“依樣畫葫蘆”不難,所以這種傳承是比較穩的。

不過,麻生太郎上次接班安倍的政績並不好,雖是同樣的世家出身,但麻生身上“公子哥”的性格更加外露,素有“大嘴麻生”之稱。2008年上台執政後,不斷放出各種“危言聳聽”,所以此次自民黨還放不放心再把首相的位置給這麼個人,着實有疑問。

如果拋開麻生,另一個有望接班的安倍嫡系就是菅義偉了,此人長期擔任安倍的內閣官房長官(相當於政府發言人),為安倍內閣出現的各種差池查缺補漏,是個救火隊員式的人物,相比有“大嘴”之稱的麻生,菅義偉如能接任,其執政會更加平穩。

但菅義偉也有自己的缺點,他在自民黨內勢力不如麻生強大,讓他接班可能會重啓黨內各派爭權奪利的戰端。如果再考慮到菅義偉27日還説出“我認為首相身體沒事”的發言。如果這不是在撒謊,他被排除在“接班人”候選之外的可能性就較大了。

昱見|為什麼説安倍這時候辭職,對咱未必是好事

菅義偉

然而,無論是安倍的“自己人”順利接班,還是被別的派別奪了權,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長期執政的安倍留下的內政外交模式將影響繼任者,尤其是在外交上的“先美后中”這一套,會對日本未來在中美之間的抉擇起到極大的影響。

2006年以後,日本曾對自己究竟在中美之間保持什麼樣的位置產生過猶疑。傳統的、主張單邊站隊美國的自民黨首相不再能坐穩位置,給我們留下很好印象、鼓吹日美中“等邊三角形外交”的鳩山由紀夫等民主黨首相也無法長期擔任首相。

而安倍上台以後,在外交上採取了一種新打法:他優先處理日美關係,不斷強調重塑日美同盟,依靠美國人的支持穩定住日本匯率和經濟,在國內事務搞定之後,再開始展開嘗試緩和、改善對華關係。

昱見|為什麼説安倍這時候辭職,對咱未必是好事

先拉美國、再擺平國內、最後拉攏中國,這是安倍這八年來執政的總體思路,也是他之所以能保住首相之位近8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安倍的這一手玩得非常成功,也獲得了自民黨內的認可。所以下一任日本首相在上台後,依樣畫葫蘆,再重搞這一套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但在中美關係緊張的當下,這樣的思路會給中日關係帶來什麼樣的新變化,似乎不容我們樂觀。

如果日本新首相重複安倍的“套路”,那麼他就應該在上任後將首訪國定在美國,重新強調“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並作出一些動作為這一表態背書。屆時“日美蜜月期”將重新開啓,而其他事,都會往後放。

2020年本來應當是中日關係回暖開花結果的一年,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影響,中方領導人應該在這一年實現訪日,東亞自貿區一體化進程也將重新展開……

但現在,隨着安倍時代即將結束,這一切能否實現,又成為了一個未知數。

所以,站在中國立場上,我們倒是應該希望安倍晚點再走,好歹把這些該幹得都幹完了。

這樣分析起來,曾經被我們熱盼“下台”已久的安倍終於下台,對我們究竟算不算個好消息,真的很難説。

中日關係,隨着安倍的離職又將重新充滿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59 字。

轉載請註明: 昱見|為什麼説安倍這時候辭職,對咱未必是好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