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户端5月20日電 (付玉梅)中國首家邁入新能源汽車“百萬輛俱樂部”的品牌誕生了。5月19日,比亞迪舉行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儀式。
同樣受到業界關注的,還有近日備受關注的汽車芯片問題。比亞迪近日宣佈,擬將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邁入新的里程碑後,芯片會否成為比亞迪的下一個制高點?
第100萬輛車下線
隨着以科技公司為代表的跨界者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愈發熱鬧。
19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從國際國內環境來看,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的大勢已定,電動化轉型和智能化浪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蓬勃發展。”據瞭解,從2008開始量產電動車至今,比亞迪僅用13年便完成了新能源“百萬戰績”,是全球最快量產100萬電動車的企業。
如今,擺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面前的考驗愈加複雜。有説法稱,“行業競爭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而在當下,芯片成了最直接的“卡脖子”問題,也是影響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大眾、本田、日產、現代、通用、蔚來、福特等車企“缺芯”停產的消息不絕於耳,車圈蔓延着“缺芯”焦慮。而王傳福此前就明確表示,由於提前佈局芯片自研,目前全球汽車行業經歷的“缺芯”停產問題,比亞迪沒有受到影響。
王傳福19日還稱,通過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比亞迪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
早在2004年,比亞迪便成立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據天眼查APP數據,其註冊資本為4.5億元,其主要產品涵蓋IGBT、SiCMOSFET、MCU、電池保護IC、AC-DCIC、CMOS圖像傳感器、嵌入式指紋識別、電磁及壓力傳感器等。
芯片下半場拼什麼?
那麼,比亞迪在芯片領域有何考量?19日,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在其“智能化論壇”中談到,汽車智能化將為車規級半導體創造鉅額市場增量。不過,目前可以實現車規級芯片製作的企業還很少,智能控制芯片尤其緊缺。
“研發週期長、設計門檻高、資金投入大、認證週期長,企業做了一個產品後,至少還要花三年的時間去驗證,甚至前期都不敢去做。”陳剛同時強調,“智能控制芯片是中國汽車智能化的核心技術,所以我們一再呼籲中國的半導體和微電子行業共同參與車規級半導體芯片的研發。”
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也在論壇中表示,當下絕大多數車企都面臨着因“缺芯”引起的供應問題,每天都在“追料”。而作為芯片設計企業,他們同樣面臨挑戰。“芯片架構要適應算法的發展,如果算法沒有穩定下來,那企業有可能從投入一個芯片項目到掙第1分錢就要花5年的時間。此外,中國芯片的軟件生態也需要跟上。”
未來,比亞迪會在哪些方面發力?陳剛表示:“我們的車規級MCU(微控制單元)這幾年已經在整車上做了大批量的裝車,超過1000萬顆,從最開始的8位MCU到現在32位的。未來隨着智能化的發展,我們會做出更多高性能的MCU給整車使用。”
此外,電動汽車能耗是重要指標,因此光電半導體承擔的角色將更加重要。“從整車熱管理、照明到電池管理系統等等,要用到非常多的傳感器、處理器、功率半導體,比亞迪在當中做了很多的技術積累,未來也會在這方面出更多的產品。”陳剛説。
陳剛還提到,包括整車企業和半導體企業在內,大家如果能有一個非常順暢的協同應用平台,可以交流從具體的產品維度到詳細的功能化方案等,那將助於達成一個集成化方案和協同化應用的高度融合,共同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