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歸來的思考 | 感受到奧運會的改變之力了嗎?

前面談過,在疫情這樣一個特殊的大背景下,東京沒能借助奧運會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平台,在記者扎堆的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以及奧運場館去傳播城市與東道國文化,錯過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組織者可能是沒有跳出固有思維,又或許是受制於一些規則框架的約束,總而言之令人遺憾。

東京歸來的思考 | 感受到奧運會的改變之力了嗎?

東京灣上的奧運五環

奧運會有其特有的框架、規則和要求,但這些框架、規則和要求百多年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一直是與時俱進的。簡單看,有些運動項目進來了,有些運動項目離開了;複雜些看,從與商業和職業體育水火不容,到現在彼此兼容幷包;就説眼前,倡導男女平等的價值觀,大力提倡運動項目的年輕化,以及這次將“更團結”與“更高,更快,更強”並列,難道不都是奧運會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為適應新時代和新趨勢所做的改變嗎?

面對疫情,奧運會也在做出改變,比如防疫政策。但其實無論怎麼變,都是形式上的,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價值是不會變的。換句話説,變是為了不變。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正是因為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運動所追求的不變,才具備了改變當前人類社會的巨大力量。據日本媒體報道,在東京奧運會開幕的7月23日,78%的日本國民反對奧運會的舉辦,以至於在開幕式現場的牆外,反對人羣仍在遊行。而在東京奧運會落幕的8月8日,只有32%的日本人仍然堅持認為不應該召開奧運會。56%的日本國民則已經改口,稱召開東京奧運會是正確的選擇。《朝日新聞》認為,這17天雖然充滿了矛盾,但也充滿了希望。在新冠疫情之下,東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現了新生代的躍動,也體現了這個世界的多樣與和諧。奧運會使疫情下日漸疏離的人與人的關係重新變得緊密而温暖。

東京歸來的思考 | 感受到奧運會的改變之力了嗎?

人們在街頭觀看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

人類內心對於榮譽、規則、價值、平等、尊嚴、愛等等的深層心理需求,通過關注東京奧運會報道,積極參與互動,得到了激發和釋放。這在國內媒體關於東京奧運會報道的流量數據上,得到了正向的反饋。以北京日報社此次東京奧運會在視頻平台快手開設的3個專屬話題為例,200餘條視頻的總播放量超過了3億。藉助VLOG等形式呈現的記者手記以及賽事直擊、賽事評論、東京觀察、選手觀察、熱點解讀等短視頻多次登上了“奧運榜”前十。北京日報的快手賬號在東京奧運會期間的粉絲增長量達到10萬。中新社此次東京奧運會報道的一個微博標籤“微觀奧運”,最初的目標是整個奧運會閲讀量6億左右,但這個目標在奧運會開幕後僅僅四五天就被打破了。

種種事例和數據都説明,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運動通過改變去努力保護的不變,又深刻地影響和改觀了仍處於疫情籠罩下的人類社會。所以面對疫情,我們應該積極地去應對,而不是消極地去逃避,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去做改變,但改變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維繫我們長久以來的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這就是奧運會讓人感受到的改變之力,這就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提到的“黑暗隧道盡頭的光”。

來源 京報體育 | 記者 袁虹衡 李遠飛 陳嘉堃

編輯 李遠飛

流程編輯 吳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7 字。

轉載請註明: 東京歸來的思考 | 感受到奧運會的改變之力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