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中央網信辦網評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聯合推出“對話新國企·大道康莊”、“對話新國企·一線心聲”系列融媒體訪談,邀請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國企兩會代表委員,聚焦決勝全面小康,縱論國資央企改革發展新舉措、新作為。
今天為您推出“對話新國企·一線心聲”融媒體訪談第一場,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圍繞重大突發事件時的城市韌性建設等話題與網友進行了交流。
建設韌性城市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對城市建設也是一次考驗。我認為需要強調‘韌性城市’的建設理念,提升城市面對風險的快速應對能力、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馮遠表示。“韌性”和“韌性城市”是目前國際社會在防災減災領域使用頻率很高的兩個概念。在國內,韌性城市尚還處於起步階段,怎樣加快韌性城市的建設,提高城市應對風險的能力?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馮遠認為,韌性城市代表着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災害發生時,韌性城市能通過一定的方式抵禦、吸收和化解外界對其產生的影響,保障自身功能正常運行。“建設韌性城市,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應當從政策制度、工程技術、社會管理、文化觀念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構建。”馮遠建議,加強韌性城市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和城市發展需要的韌性城市基本理論、指標體系、規劃方法和相關建設管理及技術標準;將韌性城市理念貫穿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運維的全過程;提升政府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通過應急救災演練、媒體宣傳等途徑,提高公眾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補短板、強弱項,提升城市“免疫力”
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中建集團舉全集團之力在全國建設了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代表的100餘項應急工程項目,創造了10天左右時間建成兩座傳染病醫院的“中國速度”,充分展現了團結起來打硬仗的“中國力量”。被問到,今後我國城市的公共設施建設如何更好的為民服務時?馮遠表示,第一,在國土資源城市總體規劃中,應包括防疫應急場地規劃、防疫應急物資規劃、防疫應急人員規劃等;第二,有針對性的將一些設施納入應急場所範疇,例如這次的方艙醫院,可根據城市特點和人口規模,規劃一些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等作為疫情期間改造用途使用;第三,建立應急設計建造技術體系,完善應急設計建造標準,優化應急建造工藝技術,強化應急設計施工一體化管理;第四,對“日常” “應急”相結合的公共設施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動態的監控和運維管理,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做到資源及時投放和精準調用。這次兩會,馮遠還帶來了《關於加強執行住宅使用説明書制度的提案》。她建議,完善住宅使用説明書的制度並加強監管;編制説明書標準化示範文本;加大對説明書制度的宣貫力度。
小新為您梳理了訪談中嘉賓的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