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寒露,點點葉黃,秋色重,寒意濃。今天,迎來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95°進入寒露節氣。
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強説,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意味着全國大部地區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寒露時節,天氣轉涼,氣温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更重,即將凝結成霜。晝暖夜涼,晴空萬里,菊花已普遍開放,大地一派深秋景象。
天氣漸轉寒 農事正熱忙
不誤農時耕耘必有收穫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重要的氣候特徵就是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度,晝夜温差也逐漸拉大。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宋英傑説,寒露後,北方冷空氣的入侵頻率和強度都會加大,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後,温度下降8—10℃是常見的事。“寒露時節是我國許多地區季節變化的轉折點。”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宋英傑説,白露和寒露,都以“露”來命名,卻反映了不同的氣象特徵,白露是夏秋的過渡節氣,天氣逐漸變涼,晝夜温差增大,清晨水汽在近地面凝結出小水珠。如果説用一個字來形容白露節氣是“涼”;然而,寒露則是“寒”,氣温更低,露水都帶寒意。此時天氣開始逐漸由涼爽轉初寒,葉面上的露水已經冰冷,再到霜降節氣,由“寒”轉“凍”,水汽凝結成固態的冰晶(霜)。
山東省禹城市大豆收割機與玉米收割機在田間往來穿梭。
“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唐志強説,寒露時節天氣轉涼,氣温走低,晝夜温差加大,是秋收、秋種、秋管的重要時期。寒露的到來意味着許多農事需加緊進行,否則會影響當年的收成乃至來年的作物長勢。
“寒露種小麥,種一碗,收一斗。”唐志強説,此時,北方秋收已近收尾,正緊張地播種冬小麥。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冬小麥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北。
寒露時節,北方產棉地區進入最後的棉花采摘時期。“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唐志強説,棉花怕霜凍,因此只要天不下雨,棉農們就下地趕在霜前抓緊採摘棉花,以防棉花遭霜打質量降低,棉花減產。
農諺講:大豆收割寒露天。寒露時節,晾曬玉米、存儲豆谷,構成了豐收之美。在山東禹城市,黃橙橙的大豆,金燦燦的玉米,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為當地農户帶來了“雙重”的喜悦。此時,大豆收割機與玉米收割機在田間往來穿梭,交替作業。“初步測算,估摸着玉米一畝地能收1300斤,大豆能收200斤。”禹城市温馨家庭農場負責人楊兆運介紹。
南方地區,寒露節氣,是秋熟作物先後成熟的關鍵時期。單季晚稻行將成熟,開始收割,“寒露不割禾,一夜掉三籮”;雙季晚稻則正處於灌漿期,需要間歇性灌水,以保持田間濕潤;此時適合種植油菜等耐寒作物。唐志強説,中國栽培的油菜,可分為三大類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藍型。其中,甘藍型油菜是三種油用油菜中籽粒產量最高的種類。
山東省禹城市大豆收穫。
時令果蔬多 習俗養生緊
順時而動生活有章可循
寒露時節,石榴、山楂等水果都已成熟,秋收進入了高潮。白居易曾寫詩讚美:“日照血球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石榴花期較長,一般在5—6月開花,秋分至寒露時節成熟採收。石榴果實豔麗、籽粒晶瑩,味酸甜,清鮮爽口,具有較高的營養、藥用等功能。
“一夜寒露風,柿子掛燈籠。”唐志強説,寒露時節,正是柿子上市之時。入秋以後,柿子開始發紅,常言道“寒露柿子穿紅襖”。到了寒露時節,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的柿子開始上市,成為寒露節氣的代表性水果。硬柿子肉質細膩、入口甜脆;軟柿子軟糯嫩滑,果汁豐滿,果肉甜似蜜糖。
宋英傑説,江南地區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時令果蔬不斷,交替上市。到了寒露時節,茭白成了飯桌上的常見時令菜。茭白正是它的嫩莖基部,因其潔白而得名。茭白,嫩、糯,纖維少,蒸、炒、燉、烹均宜,是寒露時節的蔬菜佳品。
寒露前後,正是秋風送爽、菊黃蟹肥之時。品蟹也是自古以來寒露節氣習俗之一。唐志強説,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中華絨螯蟹”,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大閘蟹”。大閘蟹在長江水系產量最大,又以陽澄湖、固城湖、太湖等水域出產的大閘蟹最為著名。蟹的傳統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醃製等,取出蟹肉後,還可製成蟹肉獅子頭、炒蟹粉、蟹粉小籠包等名菜、名點。正所謂“蟹味上桌百味淡”,螃蟹的美味妙不可言。
菊花是寒露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宋英傑説,寒露三候“菊有黃華”是説此時菊花已競相開放。菊花是反季節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開得最豔麗的時節,爭奇鬥豔,自成秋日裏的一道亮麗景觀。我國有着悠久的種菊賞菊歷史,宋朝時期,開封菊花南北聞名,九月花開,遍地金黃,香滿全城。現在許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形式的賞菊活動。
寒露時節,很多地方有賞楓葉的習俗,“霜葉紅於二月花”説的也是這個季節。適合寒露觀紅葉的是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河以北。唐志強説,北京地區觀賞紅葉的時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時期是10月15日至30日。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遊的重頭戲。
寒露時節,廣西梧州岑溪市糯垌鎮古蘭村農民在收穫、分揀早熟的金秋砂糖橘。(顏桂海/攝)
唐志強提示,寒露開始,天氣少雨,風也逐漸多了起來,空氣中的水分逐漸減少,空氣趨於乾燥,人體同樣缺少水分。所以此時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寒露節氣養身防“秋燥”是關鍵,清晨喝點淡鹽水,白天喝點桑葉茶,晚上則喝點蜂蜜水,多食梨、棗等潤肺食物,是秋季養生的飲食良方。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
流程編輯:tf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