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 發揮人口的能動作用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綜合

    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確保社會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任務,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推動形成高校、政府、企業、家庭等多方聯動的促就業生態,以青年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青春動力。

    _______________

    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自2018年3月以來,中央財經委員會已召開12次會議,這是首次將人口問題列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研究議題。

    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密不可分

    人口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又是經濟發展最基礎的變量。國務院在《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提出,增強勞動力有效供給,注重人口與經濟良性互動,綜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和結構老化趨勢,全面提升勞動力質量,挖掘勞動力供給潛能,加強與就業政策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的有機銜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人力資本支撐。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進一步對中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人口發展新常態作出分析研判,明確提出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穩定勞動參與率,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高頻率提及“就業”,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讓每個人在適配的勞動崗位上創造出最大的個人價值,最大限度發揮人口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佈合理的現代人力資源支撐。

    應當從“量”和“質”兩個方面認識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內涵。就業數量問題是中國當前就業政策以及相關評價體系更多關注的方面,比如對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城鎮新增就業數量、高校就業率等都有具體的考察或具體調整目標,僅從數據上看,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實現充分就業面臨着巨大壓力。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就業總量壓力雖然突出,但是就業大局較為穩定,更為突出的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具體表現在勞動者的技能儲備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勞動者主觀就業願望與實際情況不匹配等,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的情況長期存在。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強調就業的“規模”和“質量”協同發展,更高水平、深層次地推進人力資源改革需要體系化的重塑,要認識、理解、把握好幾對關係。

    一是要充分認識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重要支撐。經濟增長穩,就業才能穩,高質量充分就業歸根到底依靠的是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握好就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政策中的優先地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千方百計創造、挖掘和激活更多就業機會,增強就業的適配性、穩定性,最大限度釋放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

    二是要充分認識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與整體就業大局的關係,全力以赴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建立健全全社會聯動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體制機制。“穩就業”在“六穩”中居首位,穩就業的關鍵就是穩住大學生就業。從數量上看,高校畢業生是最龐大的就業羣體;從質量上看,大學生文化素質高,是人力資源的寶貴財富;從結果來看,大學生的背後牽動着千家萬户的期望和安寧。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確保社會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近期,教育部實施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幫助更多高校畢業生落實就業去向。也要認識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任務,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推動形成高校、政府、企業、家庭等多方聯動的促就業生態,以青年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青春動力。

    三是要科學把握就業與教育的關係,全面提升人口素質,加強人才培養與就業的有效銜接。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當前,社會發展方式不斷向着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勞動力素質提升的方向轉變,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需求導向,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對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宏觀上及時進行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的調整,以減少“學用不對口”“專業不對口”等現象。在培養方式上,要積極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將大學生生涯教育的端口前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素質,切實提升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適配性。

    四是要靈活協調就業政策與其他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之間的關係,加快釋放新業態就業的巨大潛力,拓寬青年就業新渠道。當前,新業態增長迅速,成為當前以及未來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活自由、興趣驅動的就業方式也成為當下越來越多青年的選擇。適應新發展模式的有關政策支持,如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政策、社會保險制度、人才評價體系、監管機制等,需要不斷優化完善。同時,激發新就業態就業活力還需要更多社保補貼、税收優惠、技能培訓等政策扶持,降低新業態就業風險,進一步發揮新業態對就業擴容提質的積極作用。

    五是要深刻理解就業與人的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引導青年將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緊密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人的自身發展需要通過勤奮勞動來實現,只有將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新技術的不斷進步、產業的不斷迭代對勞動者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僅依靠學校教育獲得的知識技能遠遠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要做實做強繼續教育,注重培育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培養一批靈活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型高素質勞動者。高質量就業是勞動者將個人所學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鏈接起來的重要途徑,要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擇業觀、人生觀,鼓勵青年到基層、西部地區就業,同時要不斷健全兼顧個體權益和社會利益的保障激勵體系,讓更多年輕人將個人職業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中去,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

    【作者系浙江大學共青團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系2023年度浙江省“青年優先發展的理論闡釋與現實路徑研究——基於浙江省建設青年發展型省份的實踐探索”研究課題(ZQ2023014)、2022年度“‘青年優先發展’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研究”研究課題(22dykt03)的階段性成果】

葉盛珺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